久久小说下载网 > 历史 >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93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93(1 / 2)

不过在叫人召见鸡儿前,朱高煦再次审视了一番自己的想法。

这些天朱高煦对福余卫的方略,想到了两个可以选择的法子。

其中之一便是保持福余卫的位置,利用他们作为兀良哈部落、与科尔沁部之间的楔子,大明则在南边呼应,对泰宁卫、朵颜卫进行南北夹击。

朱高煦有过这种强硬方略的想法,那是因为他感觉阿鲁台、科尔沁部阿岱,已经与兀良哈人纠缠太深。既然无法再继续和好,不如主动打击。

但此略有些副作用,首先朵颜卫和泰宁卫的力量不弱,可以动员的骑兵亦不少,加上有日渐坐大的科尔沁部增援。大明发动这场战争,规模不会太小,胜负不论、耗费必定很大。而此役并非十分必要,既会进一步增加军费、最近开支已经在不断攀升,又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最关键的是,大明朝就算打下这些地方,一时半会也不容易站稳脚跟,因为当地汉人人口太少。这样的决策,当然得想以后怎么办,事情从一开始就得想到后面,以免临时左右为难。

辽东大部地区,中原王朝已有很多年无法直接掌控。从宋代起数百年间,契丹、女真、蒙古轮番占据这片土地,基本没有汉人甚么事;元代自不必想,北方都是蒙古人的势力。

大明势力进入辽东,则是洪武年后的事。明军打击元朝在辽东的残余力量,前后进攻数次,然后强行迁徙军户屯田,才有现在的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的存在(大宁都司已名存实亡)。其中汉人人口最多的便是辽东都司,但明军直接屯驻的地方,在辽东地区目前刚到沈阳中卫、铁岭、三万附近;人口也多是军户和流放犯。

因此朱高煦不得不面对现实,短期想真正占住吉林黑龙江这些地盘,可能辽东的人口不够。最稳妥的还是渐进发展人口,逐步消化。

朱高煦再次慎重考虑,终决定采用第二个方略。

派宦官去召见鸡儿将军之后,没等多久鸡儿便来见面了。旧院以前是高阳郡王府,郡王府的规模、当然与京师皇宫相差甚远,人们进来面圣,不至于走路也要走很久。

鸡儿执礼甚恭,先在门外叩首,然后进来又行大礼。因天气日渐寒冷,门口已挂上帘子,屋子里的火盆里有暗红色的木炭,让室内的空气十分温暖。相对封闭而燥热的空气里,鸡儿将军身上的浓烈气味顿时扑面而来。不过朱高煦知道他们的生活习俗就是那样,也没有丝毫嫌弃之意。

朱高煦道:“鸡儿将军免礼。”

他随后便径直说道,“朕对福余卫已有安排。你返回驻地时,把圣旨带回去。着福余卫南迁,到泰宁卫南边的土地上驻牧。三卫都换地方,你们到南边后,泰宁卫的牧场便属于你们;泰宁卫依次北移,到朵颜卫的地方;朵颜卫则接管你们的牧场。”

鸡儿听罢,不假思索便说道:“圣上,朵颜卫与泰宁卫恐怕不愿意挪地方。”

“没关系,至少先是这样的说法。他们不让,你们也有好地方驻牧。”朱高煦用手抚平面前的地图,提起了朱笔,抬头道,“将军近前来。”

“是。”鸡儿走到了桌案旁边。

这是一张十分简单的手绘地图,除了一些大地名和河流,几乎甚么也没有。朱高煦拿起笔放在东西辽河的交汇处(长春西南),然后沿着河流往左右画上朱线。东辽河、西辽河,大致从东西两个方向汇聚在此,然后才向南流向入海。

画了之后,他便抬头看着鸡儿将军道,“东辽河、西辽河两条河以北的地方,便是借给你们驻牧的范围。这片土地不比你们原先的牧场小,应该足够了。泰宁卫一时不让地方,你们就在辽河附近驻牧。不过泰宁卫的土地,名分上一直都属于你们的。”

朱高煦虽然没怎么巡察过辽东,武德初北征、回程时只是路过一隅;但他还是有常识,东北黑土地的肥沃不是浪得虚名。相比放牧,显然农耕的产出更大;不过如今那边还没怎么开发,用来畜牧显然是水草丰富,而且还有渔猎资源可以补充。

鸡儿将军瞧了一会儿,果然他的神情看起来比较满意,开口说道:“臣替海煞男答奚谢圣上恩典。”

朱高煦道:“若是泰宁、朵颜勾结科尔沁人,对你们造成威胁,大明官军可就近增援,你们无忧也。”

他稍作停顿,又说道,“此后朝廷会重设互市规矩,辽东这边的互市地点,大概会在你们驻牧的地盘上。泰宁卫会得到一定数量的骑兵军籍,这些人聚集成营,在护卫互市城池周围安全、与官军共同驻守城池时,将得到军饷和赏赐,如同官军将士。”

鸡儿顿时更高兴了,掩不住喜悦的表情说道:“圣上没有忘记我们,您太宽厚大度了。”

朱高煦道:“忠于大明的部落,朕当然不会亏待。泰宁卫和朵颜卫的兀良哈人,擅自与科尔沁部勾结,他们得到大明的恩惠、必然远不如你们。”

他说罢,拿起一枚印,在地图上盖了一下,便递给鸡儿将军:“把地图拿回去。之后侯左使会写好圣旨,交给鸡儿将军,你去找他领。”

鸡儿双手接过地图,以手按胸鞠躬。

朱高煦意味深长地说道:“朕对鸡儿将军寄予厚望,以后朕还会到北平来。你下次带着儿子家眷过来陪驾,咱们并肩作战的情分,应当长久延续下去。”

鸡儿将军点头答应,再次谢恩,非常满意地离开了堂屋。

朱高煦也起身离开椅子,准备结束今日的公事。他转头看了一眼门外,又暗自决定,最近便离开北平,亲自沿着渤海海边再走一段路,便打算回京了。余下的各项大事,只能等回到京师、再由朝廷逐步实施。

第九百四十六章 草木皆兵

在离开北平府之前,朱高煦叫身边的人举荐一个使节,派去鞑靼阿苏特部册封阿鲁台。

侯海让部下郭昂举荐了一个人,乃北平府儒学教授,名叫陈镶。那是个年轻小官,举人出身,主动请缨前往鞑靼;他通过熟人郭昂引荐,名字才得以传到朱高煦的耳边。

据侯海言,这个陈镶认为此行是仕途良机,如非皇帝出巡途中身边文官不多、好事还轮不到他,很是有心。陈镶数次登门央求郭指挥,才争取到了这条门路。

考虑到鞑靼人不止一次杀死、或扣押大明使节的往事,确实朱高煦身边几个有前程的有地位的官员、不太适合干这差事,朱高煦便亲自见了陈镶一面。

陈镶身材单薄,衣着朴素,除了整齐的青色官服和乌纱帽,里衬似乎有点旧、不过洗得很干净。朱高煦见他气质正派、面圣时也还算不卑不亢,便好心提醒道:“陈教授可明白,此行可能有些危险?”

“回圣上,臣愿为朝廷死节。”陈镶道。

“甚好。”朱高煦点头道,他又打量了陈镶稍许,便果断地转头道,“侯左使为陈使君备好册、印、诏书,再安排些随从,从鞑靼残部中挑些人,准备一下。”

陈镶跪拜道:“臣叩谢圣恩,定不辱使命。”

朱高煦将他扶了起来,只说道:“册封阿鲁台若遇困难,不必强求,设法保命活着回来。”

“是。”陈镶回答后,起身后飞快地看了朱高煦一眼,神情中有点意外之色。

接着朱高煦才大致说了一些细则,若是册封阿鲁台进展顺利,便可要求阿鲁台,让科尔沁部落的人马、从兀良哈三卫的地盘上撤走,回到他们自己的牧场。并叫陈镶通知阿鲁台,大明愿意在哈剌温山(大兴安岭)以西选择地方,增开互市与鞑靼部落直接交易。

……到北平府述职的将领们,此时也陆续开始返回各自的驻地。

将领何浩走山海关出去,并未转向北上、去他驻守的大宁城,而是继续往东北方向先去辽东都司。他们的人不多,小队人马骑马而行,自然要比大军快得多。何浩从北平出发,到达辽东都司也就十来天行程。

这回都指挥使曹毅很急的样子,何浩刚从马背上下来,立刻就有曹毅的家奴上前来了,请何浩前往衙署中见面。

在家奴的带引下,风尘仆仆的何浩进了一间书房,里面只有曹毅一个人。瞧起来曹毅早就在等他了,提起已屏退左右。家奴带上房门,也回避走开。

何浩上前抱拳行礼,他的动作有力,身上没换的衣甲“哐当”一声响,说道:“末将拜见曹都使。”

房间里很温暖舒适。曹毅则一身红色官袍,若不看前面的补子花色,他的样子与寻常文官没甚么区别,且头发花白年龄有点大了,没有多少勇武的气质。曹毅点头道:“何将军一路辛苦了。”

何浩忙道:“末将不敢。”

曹毅终于径直问道:“圣上提没提到那事儿,怎么说?”

何浩痛快地答道:“回曹都使话,提了。圣上赐宴时,当众说武将和家眷都不准做买卖,要让市舶提举司来管那事儿。”

曹毅埋着头,皱眉寻思着甚么。过了一会儿,他抬头催促道:“还说了甚么?”

何浩微微偏头作回忆状,说道:“圣上后来言语挺和气,许诺要给戍守的边军弟兄们发军饷和赏钱,军饷与京营一样。还说要专门管军需供应,重新安排规矩啥的。”

曹毅道:“你再想想,圣上确实是这么说的?你没有忘记甚么话?”

何浩马上信心十足地说道:“末将的记性还不差哩,原话有点不同,不过意思就是这般。后来末将又听别人说,圣上打算让福余卫南迁,并给福余卫兀良哈人军籍人数,也发军饷。”

曹毅没吭声了,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

何浩闭嘴了一会儿,但站的时间太久,渐渐有点无趣,便又开口说在北平的见闻琐事。

良久之后,曹毅忽然打断了何浩,盯着他说道:“你回大宁后,应立刻禁止大宁城的所有买卖,不要再与兀良哈人做生意。叫那些无良哈商人,暂且来辽东都司这边的开原、广宁交易。”

何浩愣了一下,马上把没说完的废话、吞进了肚子里。他接着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圣上就这么一说,市舶提举司的人还没来,曹都使不必这么急罢?”

“很急!”曹毅道。

何浩仍然无法理解。面对曹毅这样的态度,他心头只有震惊与不满。最近几年何浩吃好的穿好的,又纳了几房小妾,许诺过给宠妾的首饰还没买,想再买一处别院的打算也未实现;城南盐商的小媳妇,说等她丈夫去内地运东西的时候,她要悄悄过来住哩。如果忽然斩断了财源,光靠那点官俸能过多舒服的日子?

“曹都使,咱们是不是有点草木皆兵啦?”何浩嘀咕道。

曹毅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何将军,你还年轻。记住老夫的话,走得稳才能走得长。”

何浩无奈道:“曹都使有学问,教诲得有道理。”

曹毅似乎看出了他不太情愿,便瞅了一眼门外,沉声道:“圣上说要给边军弟兄们发军饷、赏钱,又说要专人运送军需,这是甚么意思?圣上就是不想让武将们沾钱,圣上宁肯让朝廷多花钱。”

何浩没有回应。

曹毅道:“多半是这样的缘由。就算咱们猜错了,先偃旗息鼓观望一阵,也并不是甚么坏事。圣上亲口说的事儿,咱们还不得有点反应?”

何浩忍不住说道:“曹都使勿虑,末将那时在场,瞧圣上并未恼怒,说话都是为弟兄们着想。您会不会有点武将圣上的好意哩?”

曹毅眉头紧皱,有点不耐烦道:“你听老夫的意思行事就行,别的不用多管。”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何浩只得抱拳道:“是。”

曹毅缓了一口气,伸手在何浩的肩甲上轻轻拍了一下,“何将军劳顿,先去卸甲歇着罢。”

何浩便抱拳拜道:“末将告退。”

第二天,曹毅又见了何浩一面,他还是昨天的态度没变,叮嘱何浩回去把大宁城的摊子收拾了。因为曹毅的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何浩也无从争辩,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姑且答应。

何浩不能在辽东都司久留,几天后便离开辽阳,向大宁城而去。

晚上在官铺借宿时,何浩与麾下心腹将领谈及了此事,发了一通牢骚。这时候他又想起了曹毅说过的话,以前曹毅教麾下部将们,告诫大伙儿不要向下属发牢骚。

何浩也不知道那是甚么道理,反正再次违背了老都使的教诲。何浩确实是忍不住,说道:“咱听人说,人是越老胆越小。瞧曹都使便是如此,闻风就是雨。曹都使在辽东可不是好惹的,平日怕过谁?咱真没想到,他原来如此怕事。”

部将附和称是。

何浩的脸颊皮子抽了一下,“反正都老了,好日子也剩得不多,你说老头怎么比咱们还胆儿小?”

部将吸了一口气,一本正经地小声说道:“咱们看老头儿的日子是剩得不多,可对他们自个来说,那可是仅剩的东西哩。”

“有道理。”何浩寻思了片刻点头道,说罢又叹了一口气。

数日之后一行人便到了大宁城。何浩来不及与妻妾们叙话,立刻就去了城南的脂粉铺,然后叫铺子里的半老徐娘去盐商家送货。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那盐商的小妇人就从宅邸中来了。小妇人一进后院,何浩便将她抱住,正是有诉不完的相思。何浩家中有妻妾,可最近就是痴迷这个女人,也说不上来为啥。或许时日一久就淡了,不过此时他还十分沉迷。况且即便腻了的那天,何浩寻思还能找到别的女人,只要有钱有心,机会得当,难保妇人不动心。

二人亲近说话,女人的声音道:“今日我不能留得太久,酉时他会回来。不过他下个月就要离开大宁,跟商帮去关内运货。我们见面的这地方也是人多眼杂,不便相见,你说的别院在哪里?”

何浩道:“咱刚回大宁,前阵子忙着去北平见大明圣上,又去了辽东都司、见了都指挥使。今日刚回来,还没顾得上,等我安排好,自会让你知晓。”

女人的声音满是膜拜,“何将军直达天听前途无量呀,以后飞黄腾达只怕要忘了奴家。”

“瞧你说的,我回来之后、马上就来见你,能忘了你呀小美人。”何浩道。

但在刚才一瞬间,何浩忽然暗自感到有点心酸。想想自己见的都是大人物,竟然会为了买一座别院、多养几个娇娘而发愁,这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吗?一下子要他放下锦衣玉食的日子,过得规规矩矩、清汤寡水,还真是一天都不习惯。

第九百四十七章 掩耳盗铃

大宁城的何浩当然没有收手。不出半月,便有人把消息送去了辽东都司。

最新小说: 高考结束去兼职,漫展摄影遇校花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