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 历史 >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45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45(1 / 2)

这凭据是不是有价值,变得看汉王军能不能获胜了,不然就是空头支票。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一只核桃

八月十二日下午,平乐府的山间依旧吹着西北风,太阳在云层里时隐时现。

位于西边丘陵地带的大片吴高军的人马,正在缓慢地后撤。两军从昨天就进入了对峙状态,却只在汉王军前卫那边、发生了一阵规模不大的激战;而眼下敌军主力又开始后退了。

朱高煦身边的几个部将,立刻争先恐后地请命追击敌军!

但朱高煦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说道:“这次的景况,与之前追击薛禄军的形势相比,截然不同。此地的地形起伏不定,不利于大军展开快速推进;吴高也没有把大军主力聚集到一块儿。况敌军未经失败,士气战力未损,若是咱们急着追击,必定会遭敌军主力反击。”

吴高军的兵力,人数远远超过朱高煦的人马;汉王军下山便会失去地利,大战的胜算并不大。

而敌军这种有序缓慢的撤退,朱高煦若以部分兵力追击是没有效果的。

吴高在反击时,极可能凭借优势兵力进行迂回包抄;到那时候汉王军只好去援救前锋,战役规模便会不断扩大,最后演变成决战!

朱高煦无法控制近六万人大军的所有事,他只能观察到大概的情况。可是迄今为止,他尚未看到任何能占便宜的因素;整个战役也缺少一种让他产生信心的诱因。

如同攻陷成都城那次,蜀王府的护卫大将万权,便是让朱高煦产生信心的诱因;他至少看到了获胜的可能性……

视线内大片敌军正在缓缓远离,汉王军各部仍按兵不动,大伙儿便渐渐有点松懈了。周围的武将们议论纷纷,四下里说话的“嗡嗡嗡”响声也愈发明显。

朱高煦头上的铁帽帽檐往下压着,以遮挡从云层里出来的刺眼阳光。他坐在马背上没再吭声,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他先想到的,是乐川水上正在架设的那道浮桥。

要在半天时间之内、劝服陈知府拒绝架桥,朱高煦一时间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法子。因为那个知府派人来致歉,显然还没到投降的程度,否则为何连印信也没有?陈知府只是担心官军大军会撤走,所以才临时想留条后路而已。

即便知府陈用晟投降了汉王军,吴高还是有办法西渡乐川水。那条河太窄了,渡口所在的水面更窄,实在不是能阻挡大军的屏障,渡河无非是时间问题……

平乐府城北的乐川水渡口,由几段很窄的水面组成。只要有足够的船和木板,架桥很快。

朱高煦估摸着,如果陈用晟不敢在官军大军的监视下违抗军令,那浮桥在今天之内就能架好。吴高军便很可能连夜西渡乐川水。

若欲趁机攻打吴高,汉王军只能夜袭。大规模夜袭无疑相当冒险,何况是对付吴高这种人。

以朱高煦与吴高多次交手的经验,觉得此人有时候会怠误战机,但从没有出现过大的疏忽和纰漏。如今两军近在咫尺,吴高必定会想尽办法防备的。

一时间,朱高煦有种无从下口的感觉,就像啃一只核桃。不过还是因为他的兵力太少了,否则眼前就可以趁势追击,径直在西边那片丘陵地上决出胜负。

朱高煦忽然开口道:“还得用水泡一泡,才有办法下口。”

诸将停止了议论,纷纷侧目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朱高煦回顾左右道:“要想办法先削弱吴高军,然后才能击破。”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道,“传令各部,就地在山上扎营。今日大伙儿歇了,以好养精蓄锐!”

因为朱高煦亲自带兵打仗,几乎还没败过,所以军令很少被人质疑。众将纷纷应允。

朱高煦的目光投向赵平,说道:“赵副将军麾下的人马在北坡;此后大军将向北行军,你的人马便是前锋了。你带着前锋和辎重队从山上往北边下去、再往西走,那里还有一处乐川水的窄水处;你们在那地方架舟桥,明晨五更之前,务必架好!”

赵平抱拳道:“末将得令!”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又回顾左右说道:“广西各地官府,之前都奉了伪帝的诏命;那吴高的军需补给、必定主要依靠各府县城池。上午平乐城的陈知府派人来,透露了给吴高准备军粮的消息,于是我猜测敌军可能有点缺粮了。

往北走是阳朔县城,吴高应该是想先到阳朔县城,不仅能得到一些军需补给,还能依靠隘口反击追兵。

所以咱们要作势抢先抵达阳朔县!吴高心里有数,只要咱们先一步占据县城,便能切断敌军的一次中途补给,并占据有利地势、凭借城池对吴高大军的侧后翼进行袭扰攻击。

而我军目前的位置,离阳朔县稍近;吴高若发现咱们的行军目标,只能加速行军。加上今晚他们极可能趁夜渡河,敌军将士连夜劳累疲惫,若再强行行军,体力士气都会受到很大削弱。”

众人听罢,纷纷拜服。

原先朱高煦判断,吴高想先去贺县,利用盛庸部赶来的时间差、摆脱被合击的困境。朱高煦据此制定了一套应对的策略。

然而战场随时在变化。今天吴高果断而迅速地放弃了第一次会战,并临时改变了路线、欲调头回桂林府方向。这些情况,朱高煦事先都不能预料、至少难以确定。

此时朱高煦也只能改变计划。

他的新方略有点仓促。整个下午,当各营将士开始修整时,他还在陆续完善部署。

朱高煦首先写了两封信,派人送去平乐府西面的陈贞部大营。一封是转交给盛庸的军报,知会前方的具体军情。一封是给陈贞的命令,叫陈贞部一万余众抵达平乐府之后,立刻进逼府城,迫降已经意志动摇的知府陈用晟等人。

接着他又下令长史府右长史、兼领守御府事侯海,从北司将士中挑选出一个不怕死的使者,再次去平乐府城。使者将提出汉王军的要求:命令陈用晟拖延交付敌军的三千石米。

朱高煦原先想索取那三千石军粮,但考虑到施行的难度,临时决定作出妥协。

毕竟陈用晟只拖延时间的话,要简单得多,他可以找一百个不能按期运输的理由;但若陈用晟把军粮送给汉王军,便相当于立刻投降了。

……天色渐渐暗淡,除了轮流当值的将士,许多士卒早早就睡了。大伙儿连续多日行军,大多人都十分疲惫,人们在山上的几个小水塘里打水造饭,吃了饭就躺进草棚或帐篷睡觉。

朱高煦的中军行辕设在北坡。这里有个小山村,只有几座院子组成,都是一个宗族的人;壮汉、年轻小娘和媳妇都跑了,只剩下老弱妇孺。亲兵队征用了大部分房屋,留下一座院子,让剩下的所有百姓暂住。

朱高煦坐在一间瓦屋里,忙到了现在。时不时有斥候将士进来谈话,没有接待将士的时候,他便看着地图琢磨事情。

作为亲王,朱高煦身体上的疲劳程度比军中士卒要小;他行军骑马省力,夜宿多半是在民房里。途中的房子多比较破旧,却也比住帐篷要舒坦。不过他必定是最费心的一个人。

就在这时,门外的声音道:“王爷,赵副将军求见。”

“进来说话。”朱高煦道。

精瘦个高的赵平走进来,行礼罢,他开口道:“依王爷军令,末将前锋军已于下午抵达乐川水岸,今夜待调到上游的船只抵达,即可架舟桥;明日五更之前,必能修好。”

朱高煦点了点头,“咱们昨天渡河的地方,吴高也设法把桥修好了,估计敌军真的会在今夜渡河。我也正要派人去给赵将军送信,你既然来了,我便还有一件事告知。”

他说罢招了一下手,赵平便走到了桌子前面。

朱高煦指着一张图道:“照渡河的地点来看,吴高军不会与我军走同一条路。

看这里,阳朔县城在漓江西岸,而敌我两军都位于漓江东岸;所以我判断,吴高军渡过乐川水之后,还会横渡漓江,然后沿官道直趋阳朔县城。

咱们的大军则走北面的道路,距离更近。阳朔县以东十余里地有一处渡口,赵将军前锋先行,派人到此处搭建舟桥;好让吴高认定,咱们要横渡漓江、取阳朔县。如此更能给吴高以压迫感,逼他加快行军速度!”

赵平抱拳道:“末将得令!”

就在这时,忽然“啪”地一声撞击声,朱高煦抬头看去,门口的木门被一阵大风刮得撞到了墙壁上。劲道十足的凉风袭来,他隐隐感觉身上有点冷了。

“今天上午有土人禀报,最近两天天气有变,可能会下雨降温,赵将军的人马也要准备防寒。”朱高煦随口叮嘱道。

赵平应了一声,抱拳道:“末将告辞,这便赶回营中。”

朱高煦想到赵平这回变成了前锋,至少好几天见不着面了。他便从椅子上站起来,亲自送赵平出门,又吩咐侍卫送几顶斗笠。

果不其然,天下渐渐飘起了冰冷的雨点,在灯光中那些水珠隐隐在夜色中闪动,天地间也“沙沙沙……”地响起了声音。

朱高煦望着赵平的身影从雨点中消失,犹自站在那里寻思了一会儿。

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雨中的歌谣

西北风中大雨斜飞,河面上的舟桥在雨幕中朦胧不清,仿佛笼罩在大雾之中。

长长的人马队伍在雨中缓慢地蠕动着。一些人戴着草帽斗笠,少数人有蓑衣,还有一些将士没找到遮雨的东西,便在雨中淋着行军。

野外的道路没有砖石铺地,经过一整晚的雨水,道路被今晨的无数人马踩踏,早已泥泞不堪。

此时的条件有限,无须太大的自然灾害,只要一场寻常的雨水、便能迟缓大军的行动。从平乐府到阳朔县城,距离不到六十里,若是天气好时,大军不到两天就能走到;但以眼下的道路情况,军中携带大量车辆辎重,估计三天也很难到达阳朔县。

拔营的军令是朱高煦下达的,所以他现在骑马站在路边上、身上穿着盔甲但没遮雨,与将士们一块儿在雨中淋着。

他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积水,转头对部将们说道:“战斗常常是自损八百、再杀敌一千;而咱们现在是另一种方式的战斗。自身去忍受艰难,意义只在于让敌军遭受更多痛苦。”

陆续有几个武将附和了起来。

这些年朱高煦一直在打仗,而且似乎还很善战,但他并不喜欢战争。正如同他感受到的一切,不仅残暴血腥,而且恶意满满,不择手段毫无下限……

探马得到军情,吴高军确实于昨夜渡过了乐川水。敌军连夜行军,淋了一晚上雨;今日遇到的天气、也不会有丝毫不同,情况只会比汉王军更糟!

而盛庸军现在的位置,大概在梧州府附近。盛庸得到前方军情消息后,肯定不会再去贺县了,他会径直北上。盛庸的南路军与汉王中路军,行程大概差距十天;平安的骑兵若离开大军独自先行,数日内就能赶到前方。

朱高煦便是汇总了各处的军情,才得出了吴高不敢继续拖延行程的结论……在平乐府地区的对峙中,吴高已耽误了两天,他若不想在阳朔县又被迟滞几天、不想形势继续恶化,就得先到达阳朔县。

或者吴高可以继续改变主意,再次调头、往贺县方向。这样一来,遭遇盛庸部的时间更短了,吴高必将冒更大的风险。

根据一系列的推论和分析,朱高煦才确定了今天冒雨行军的决策。

不过大部分将士并不明白其中内情,大伙儿只是凭经验、相信汉王的战争能力,所以各军将士才心甘情愿地执行了这道军令。

就在这时,后面一骑向这边靠近过来。朱高煦转头看了一会儿,认出原来是王斌。

王斌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骑马而行,短短数日便能活动了。那天晚上,执法队的军士把鞭子甩得“噼啪”作响,声音弄得大、却是手下留了很多情的。

俩人面面相觑,都沉默不言。

王斌坐在马背上慢慢走近了,这才抱拳道:“罪将拜见王爷。”

朱高煦点了点头,又扬了一下下巴,示意王斌到他身边来。

朱高煦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王斌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但目光里倒没有恨意,他心里应该是领了情的。

果然王斌主动寒暄道:“俺以前每天挨几次打,可从没认过一次错……”

“难怪。”朱高煦回应道。

王斌道:“俺这人吃软不吃硬。”

不过朱高煦认为他爹娘肯定不止用打的,不然王斌那脾气怎么不跑?

这时,王斌居然作势要解身上的蓑衣相让。朱高煦伸手按住他的膀子:“我要遮雨,还用你让给我吗?你身上的伤,若不注意容易化脓。”

王斌愣了一下,便停下了动作。

这时舟桥上行军的一群人里,传来了一阵响亮的独唱歌谣。朱高煦没听懂歌词,不过听出来了是川话的口音,调子就好像码头上的号子声。那士卒每唱完一句,周围的将士便齐声唱最后三两字,十分有默契。歌声叫人想起一群人齐力拉船的景象,尾声粗犷上扬,十分高亢。

道路上更多的将士叫起“好”来,乐川水两岸一阵热闹的气氛。

朱高煦周围的部将们都露出了笑容,唯有王斌依然闷闷不乐的样子,隐隐还带着些许懊悔之色。

“武将勇猛,肯定是长处。”朱高煦侧首望着王斌道,“一个百户、甚至一个把总千总,只要勇猛,大多时候都是一员良将。毕竟他只要听从上峰的军令,并以身作则,勇猛地完成一时的冲杀就行了。”

朱高煦开口便带着褒奖,见王斌果然没有甚么抵触的神态,他便继续说道:“即便是独当一方的大将,勇气和胆魄也相当重要。但若只有一时勇悍的匹夫之勇,那便要坏事了。

手握重兵的大将,会面临很多抉择和决定;责任重大,干系成千上万的弟兄生死。越大的战役,也越无法在几个时辰内完成;这时候,冷静与勇猛同样重要,且要持久不泄的勇猛!”

朱高煦故作轻松地笑道,“大丈夫持久也是很重要的啊。”

众将里有人听出了揶揄之意,发出淫笑之声,片刻后一群武将都笑了起来。

王斌抱拳道:“末将谨记王爷教训!”

最新小说: 支配者[无限] 拯救被pua的主角受[快穿] 把死对头错认成暗恋对象后 坠崖第十年 协议结婚后我笑yue了(穿书) 他说江湖水太深 不许BE [足球]金球先生是社恐 [希伯来]给神明献上be剧本 16号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