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指着朱高煦刚才关注的戏班子,说道:“就说这戏。皇侄可知,当今天下格调最高最无价的戏班子在何处?”
朱高煦皱眉道:“我不太精通此道。”
蜀王把手指挪过来,指着朱高煦道:“不就在皇侄的汉王府上?花旦是亲王的宠妾,戏本是宁王的手笔,这规格、这讲究,便是富可敌国者,可是能花钱请到的?”
朱高煦听罢微微一愣,哈哈笑道:“皇叔真是会抬举人!”
蜀王却不笑,一本正经道:“梨园之间早有定论,皇侄真的不知?”
朱高煦观摩了片刻蜀王的神情,不像开玩笑,他便抚掌笑道:“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咦?不对!太蹊跷了!”沐晟的声音忽然有点紧张道。
朱高煦和蜀王都一起侧目,见沐晟紧皱着眉头,仿佛从佳肴里吃到了一坨污物般难受的表情。
“贤侄,何处不妥?”蜀王立刻问道。
大伙儿顺着沐晟的目光,陆续看向了戏台上面。
第四百零八章 英雄本色
盛宴上的满桌珍馐、丰富考究的字画和景物,还有在座的几个贵胄言谈,许多事物在分散着朱高煦的注意力。对于何处有蹊跷,朱高煦是一丁点都没察觉出来!
沐晟皱眉道:“这出施惠写的《芙蓉城》,用南曲来唱。最先那个老旦用的是江西弋阳腔,但刚才的花旦有一句唱词却带着昆山腔。蜀王乃尊贵的宗室之家,家养的戏班子、不该如此粗劣才对。”
朱高煦看着戏台,随口道:“我没听出区别。”
沐晟比划了一下,将音乐化作手势,“昆山腔本是雄浑音色,她故意用弋阳腔来唱、雕琢以婉约精巧之音掩盖过去,但昆山腔又像推磨、来回咏叹,此处她没能改过来。”
朱高煦听得是一头雾水,甚么施惠他不知道、《芙蓉城》也没听过,经过掩饰的昆山腔,他更是半点也听不出来。这出戏好像不太流行,但依旧没能瞒过沐晟挑剔的耳朵。
蜀王道:“那个戏子、就是你,叫甚名谁?”
话音刚落,满面妆容的戏子,竟然抱起一把琴在膝盖上一摔,从里面抽出了一把剑来!她轻轻跃起,迈着轻盈快速的步伐冲向了宴席这边。
“啊……啊……”女人的惊惧尖叫声立刻响起。
朱高煦坐在上首,盯着那戏子的肩膀、以及手里的剑,他暂时没有动弹。刺客发动之前,已经被人识破,没有了出其不意的先机,朱高煦已经冷静下来。
片刻之后,沐晟猛地呵斥了一声,拿手抓住了戏子刺向朱高煦这边的剑锋!鲜血立刻从指间冒出来了。
沐晟左手一拳挥了过去,戏子轻巧地躲开了,放开手里的剑,忽然从头冠上拔出一枚铁簪,当场刺进了她自己的下颔!沐晟马上跳将过去,察看戏子的伤势,他很快转头看向朱高煦,微微摇了一下头。
事情发生在一瞬间,女人的尖叫声也停止了。蜀王妃双手按着嘴,瞪着眼睛瞧着。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蜀王的脸色顿时纸白。
“汉王……皇侄,此事本王绝不知情!”蜀王的声音发颤,忧惧的气息在其全身蔓延。先前他的从容得体,此时已经完全顾不上了!
朱高煦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没有吭声。他未被刺客吓住,却被这件事给难住了!
蜀王接着诅咒发誓,一个劲说他绝无相害之心。
朱高煦这时从袖袋里摸出了一张手帕,向沐晟递了过去。看着沐晟手上的伤口,这场面似曾相识。
就在这时,沐晟身边的建昌女子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她敬佩地说道:“汉王从头到尾坐在座位上,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当真是英雄本色!”
朱高煦没理她,心道:即便是个钓丝、场面经历多了,也能历练得麻木;刀光剑影炮火连天见得多了,就是这么个模样。
“快叫郎中进来给西平侯看伤。”蜀王妃对刚冲到门口的侍卫奴仆们说道。
朱高煦终于开口说话道:“皇叔、叔母,大伙儿都坐下。这满桌山珍海味,还没吃几口,太浪费了。”他说罢提起筷子伸向沐晟说的熊掌。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大家都吃不下去了,王妃甚至隐隐有干呕的表情。
气氛也从之前融洽和气、变得沉默而诡异。
朱高煦一边嚼着熊掌,一边心想:这谈判和妥协还能继续下去么,还能达成平衡和共识?
这件事非常意外,所以好长一阵子、朱高煦没有开口说话。他不得不临时想办法,该怎么继续下去才好?
刺客究竟是谁派来的,是甚么目的?为何已经被识破了、还要发动自杀式袭击,她不知道在场的汉王和沐晟虽然是宗室贵族、可也是带兵打仗的武夫?!
蜀王、王妃、华阳郡王,甚至沐晟都不能马上在朱高煦心里摆脱嫌疑,当然还有可能是不在场的朝廷里的人、以及成都当地的某些势力。
“不管怎样,会唱戏、又会武功,还能决意自裁的人,不是一般势力所能圈养控制。”朱高煦道。
蜀王道:“我一定一查到底,将这刺客的幕后主使查出来,给皇侄一个清楚的交代!”
朱高煦用毋庸置疑的口吻说道:“但肯定不是皇叔。不然您为何不安排个斟酒的奴婢,或干脆在菜里动手脚;戏子离那么远,是不太恰当的位置。再说皇叔也没有要杀亲侄子的理由啊!”
“对!皇侄说得对!”蜀王用力地不断点头,掏出手帕擦了一下额头,“太宗皇帝与我是亲兄弟,我怎能对先帝之子下得去手?”
如果有必要,当然下得了手,别说对付侄子,对待亲儿子也可以、比如华阳郡王不是差点完蛋了?
朱高煦一时间不能完全排除蜀王的动机。这世上的事、有时候看起来不合理,那是因为人们缺乏想象力。
不过朱高煦口头上却马上回应道:“一定是离间计!伪朝奸臣想离间咱们叔侄亲情,那些人连君父也可以杀,用心歹毒,早就六亲不认了。”
神情很紧张的蜀王,此时却没有跟着朱高煦骂朝廷。但朱高煦不管那么多,反正坏事都是对手干的,凡有可能妥协的人都是好人!
朱高煦又看了一眼沐晟的手,心道:刚才那情况大家已有准备,根本不必要拿手去挡,做给谁看呢?
这时郎中进来了,正在躬身察验沐晟的伤口。听郎中说只是皮外伤、不可能有毒,朱高煦便当众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陈恳地说道:“幸好西平侯有本事,如此细微的异常也明察秋毫,否则咱们怕是毫无防备。佩服佩服!西平侯把本王当作生死兄弟,本王定不敢忘。”
沐晟从容地一本正经道:“王爷是大伙儿的顶梁柱,末将便是死了,也十分值得!”
“伪朝那些奸臣,实在是险恶狡诈虚伪,他娘的!”朱高煦又恼怒地骂了一声。
郎中看完了伤,给沐晟上药包扎伤口,告退出去。水榭里的戏子、奴婢也被押出去,还抬走了刺客的尸体。
朱高煦沉吟片刻,见大伙儿早已没有了宴饮的兴致,便径直说道:“本王是这么看的。皇叔的蜀王位,乃太祖皇帝所封,没有任何人能削除。您一世为蜀王,世世代代都是蜀王!
我也不敢逼迫皇叔支持我、反对伪朝。不过得委屈您与叔母、世子,在蜀王府住两年,不要再过问四川军政了,何如?”
蜀王的神情渐渐恢复正常,立刻点头道:“容不得我答应与否,而今是别无选择啊。”
朱高煦又看向朱悦燿道,“蜀王府诸事,让皇叔的夫人金氏、华阳郡王暂行管着,怎样?”
王妃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就消失了。华阳郡王朱悦燿还是太年轻,听到这里,脸上掩不住地露出了激动的病态殷红!
沉默了一会儿,蜀王仿佛艰难下定决心似的,点了一下头。
朱高煦“啪”地一声拍在自己的大腿上,人便矫健地站起来,说道:“很好。皇叔,你我叔侄二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于是俩人来到了水榭大厅后面的一间屋子,里面摆放着许多藏书、琴瑟以及文房宝物。朱高煦开门见山地说道:“郭资、薛禄是伪朝重臣。但若无皇叔首肯,他们仍然不能强行调动您的护卫兵马。您看,我进成都后,看在亲戚的情分上,从未想过与皇叔计较这样那样的事。诸多事情都留了情面。”
蜀王皱眉点了点头。
朱高煦道:“皇叔可否亲笔写一份文书,表示我起兵有理有大义,不愿与我为敌?这份东西,只要皇叔没做太过分的事,绝对不会面世;将来若我不幸战败了,也会吞到肚子里,毕竟害您也没好处呢。”
朱高煦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这些要求是完全可以商量的……想当年宁王不情不愿地被燕王逮住,只能选择被迫加入造反;而今朱高煦给蜀王留的余地,已经比宁王更多了,蜀王有可能立于两边不得罪的位置。
蜀王只犹豫了一小会儿,便开始默默地准备纸墨。朱高煦见状微微松了一口气。
如此一来,其它藩王就能看到一种可能性。只要不跳出来明摆着干汉王,都有活路!
“沙沙沙……”笔尖落在纸上的细细声音响起,独特的墨香味散在古朴的房里。
蜀王府上的血迹没擦干净,血腥味尚在,但是这会儿好像甚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只多了一件无头无尾的迷案。朱高煦最终选择了虚伪与和稀泥,他已不容许自己、按照心意去追逐真相。
因为,此时此刻任何事、都不能阻碍他立刻进军贵州的决心!
对于经历过苦难无奈卑微生活的他而言,他觉得人把同类分为三六九等好像是本性。而今好不容易摆脱了困境,他不容许别人再夺走!哪怕做有违自己是非黑白观念的事、甚至出卖灵魂,亦在所不惜。
第四百零九章 驰援贵州
京师皇宫的东暖阁内,徐辉祖走过隔扇之后,里面的奴婢们就出去了,宦官只剩下海涛。
东暖阁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至现在洪熙朝,格局无甚变化,不过最近里面的摆设换了不少。皇帝朱高炽身上的肉,正铺在一张金丝楠铺着数层皮毛的大椅子上。他的身后墙上挂着大明疆域图,仿佛一道大屏风。
盖着绸缎的御案上,一叠奏章放得远远的;唯独有一份摆在朱高炽的跟前,他似乎已经反复看过多遍了……
高煦起兵前,便有细作探报,高煦要攻安南国。徐辉祖听到后,当场就说探报是假的,断言高煦不去四川就是去贵州!结果确实叫徐辉祖说中。
今日朱高炽没召见别人,独独召见了以前的宿敌、他的大舅魏国公。
“臣拜见圣上。”徐辉祖躬身拜道。
朱高炽抬起手做了个手势,没有吭声。东暖阁里面没有了外人之后,高炽释放出了发愁的神情。
徐辉祖站直身体,上前两步,安静地侍立在御案前面,也没急着说话;他倒是眼尖、发现了皇帝跟前摆放的那份奏章,似乎明白今日有要事商议。
“朕想起魏国公以前说过的话,天赐之将才,要有敢于涉险之勇气,又要有坚持不变之坚毅。朕忽然觉着一个人,似乎很符合你说的道理……”朱高炽道。
徐辉祖神情一变,马上不悦道:“高煦从小顽劣狡诈,岂能当此殊荣?臣所言者,乃举世所敬重之大才,绝非此声名狼藉不守忠孝大义之叛逆!”
朱高炽点了点头,神色十分复杂,仿佛更加放心了,又仿佛面有疑惑。
“不过高煦攻占四川确是太快了,薛禄以十余万、对付高煦不足七万东拼西凑之军,竟然一天之内全军溃败。”朱高炽小声说道。
徐辉祖立刻说道:“征安南国之战,高煦所率西路军主要是四川卫所军户;况瞿能竟在高煦军中,投靠了叛王!瞿能之才,应非薛禄所能比肩。此败几在情理之中,圣上切勿太看重一次失利。”
朱高炽呼出一口气,拿起面前的奏章、向前丢了一下,“魏国公瞧瞧张辅写的,与朕谈谈这份奏章。”
“臣遵旨。”徐辉祖躬身上前,拿起了御案边的奏章。
张辅在最近的奏章里,除了坚持他“暂缓决战、围困西南,固守贵州、分割云川”的主张外,还用了很长一段文字诉苦……大抵是说从云南之南北上,地形复杂道路难行,大军难以展开,常被骑兵袭扰粮道;又因缺粮“征用”各地土司的粮草,导致土司怀恨在心、常给叛军通风报信,粮道更易被袭扰。
朱高炽不动声色道:“朝中已有数位大臣上书弹劾张辅了,说他故意拖延、殆误战机,误国误民。”
徐辉祖这时抬起头来,说道:“圣上明鉴,战场上着实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缘由、影响既定之方略。臣认为朝臣不该随意对战场妄加定论,反而应多听从前方大将的建言。”
朱高炽听罢看着徐辉祖道:“魏国公也支持张辅的主张?”
“非也!”徐辉祖忙道,“臣不过是据实直言,那些随心所想便弹劾前方大将的人,臣也是十分不齿!臣只觉得张辅所言,可能是实情。”
皇帝朱高炽不禁再次点头,他原以为徐辉祖不仅看不起高煦、更看不起张辅之辈,不会替张辅说好话的。不过如今看来,魏国公还算一个有公心的实在人。
徐辉祖又道,“但张辅用兵,太求稳妥,似乎还有些惧怕高煦!两军争锋,先畏惧对手,这样可就不行了!”
朱高炽立刻问道:“大舅是何主张?”
徐辉祖道:“高煦起兵之初,朝廷便调顾成、张辅进军云南,郭资、薛禄坐镇四川。朝廷大略上,欲在云贵川之地围攻叛军。军国大略,最忌朝令夕改。
官军虽首战失利,但沙场征战、本就难以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圣上切勿因四川之败,便立刻动摇必胜之决意。”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臣以为,顾成克日到达昆明、张辅大军也进了云南,当此之时南面战场不能放弃;官军应趁势收复云南全境,先将叛军围困在四川一地!
而高煦夺占四川之后,绝不会困守蜀地,必得继续攻城略地!云南是他经营好几年的老巢,他恐怕不愿轻易放弃;且东出四川之大江孔道,大军行军艰难,朝廷已在湖广陆续部署重兵,叛军一时难以突破。
故臣猜测,高煦会立刻回攻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