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廷中的蒙古贵族已经倾向于兀良合台的意见,即退回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以待时机,就像曾经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人一样,而且要尽早退回。留在汉地时间越久,兵力消耗的越多,如果虚弱不堪时再退往草原,会被其他势力所吞并。按照草原上的传统,失败者将会被处死甚至灭族。既便同为黄金家族的海都饶过了他们,草原上的其他势力也会乘机灭了他们。更何况海都根本不会放过他们。在窝阔台、察合台和钦察汗国的蒙古贵族看来,背叛了蒙古传统的蒙元贵族比其他敌人更可恨。
元廷中的色目官僚和汉人世侯都不想退到草原之上,却也有了北退之心。以阿合马为首的色目官僚极其爱财,草原上那些穷苦的牧民又臭又硬,根本搜刮不到油水,还会惹满一身腥膻味,自然舍不得离开富饶的汉地。可他们敲骨吸髓的压榨,逼得大量百姓家破人亡,留在汉地,霹雳军肯定不会放过他们。汉人世侯更不想前往草原,他们世居在此,契丹人来了效忠契丹,金人来了效忠金人,蒙古人来了效忠蒙古,政权更迭并不影响其荣华富贵。霹雳军极其痛恨汉奸,也绝不会轻饶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草原上的苦寒之罪,还是小命更要紧。
虽然有了退往草原之心,但蒙元朝廷却不甘心就此退去,他们要争取最大的筹码。忽必烈派了最信任的汉臣姚枢前往通州,向霹雳军提出了和议条件。第一是霹雳军立即退兵,不仅要退出通州,而且要退出河北之地。第二是元军可以撤出大都城,但须在金秋十月为真金太子举行登基大典之后。忽必烈眼下重病在身,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怕身死之后诸王子争位,决定提前让出皇位。第三是要求霹雳军开放通道,让两淮元军和伯颜的征宋大军北返。第四是两国以燕云十六州为界,霹雳军据汉地,元军仍据有漠南及辽东,双方互不侵犯。第五是双方开展互市贸易,元军用毛皮、牛羊交换粮食、铁器和火器。第六是双方和亲,忽必烈将十四岁的月烈公主嫁给欧阳轩。
兹事体大,吴青根本不敢擅自做主,但他仍当场否决了蒙元的第一项和议条件。霹雳军绝不可能退出通州,更不要说退出河北之地。当然他也没有继续向大都城进发,而是命令以通州城为中心建立营垒。对于元军的其他和议条件,吴青命人详细记录下来,连回忽必烈的信件一同送往扬州。欧阳轩曾告诉前线将领,蒙元方面要传达的信息可通过信件,而不必由其使臣前来。这并不是怕元使刺探情报,而是怕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太误时间。霹雳军控制长江航道的后,欧阳轩随即率总参谋部前往扬州,并将大本营设在此城,以方便指挥战事。
吴青之所以没有继续向大都进军,一方面是欧阳轩曾告诉过他,战事要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元军有服软求和意愿时,不可将之逼得太急。至于有人担心元廷以和议为借口的缓兵之计,欧阳轩并不以为然。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是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也是担心后勤补给跟不上,因为后方的济州岛和小流求发生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