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嫁进郑家,她一直把郑茵当亲妹子,哪里忍心看妹妹出家为尼。
郑茵红了眼,两人抱作一团。
薛绛摸着脑袋,无奈闭眼:“你们别这样,姐既然提出这个办法,必然有其原因。是不是姐?”
“是,”顾荷点了点头,“白吟寺对面有座玉隐庵,里面都是带发修行的姑子。我曾打听过,她们平时除了吃斋念经,也下山做义工,为百姓看风水,驱邪。最主要的是,还允许庵里弟子还俗。”
“你虽进了玉隐庵,日常生活完全与往常一样,既可以不用离开安平县,还能避免了尘世纠纷。唯一不好的是名声不好,影响今后婚嫁。”
“我哪里还有什么名声,”郑茵不在乎名声,只想与众人在一起,如今这样正好,两全其美。
“可行,”薛绛拍着脑袋,暗骂自己记性差,“从前听我祖父说,许多官家贵人的女儿,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也会送进庵里避祸。等事情过去,该嫁人的嫁人,不想嫁的便在家修行。”
小刘氏本还在犹豫,听他这般解说,瞬间安定。他们乡下人见识少,但当官的眼光高,贵人都这样做,肯定没问题。
顾荷的目光从几人脸上一扫而过,知他们已经意动,放下心来,“事不宜迟,明日一早你就去玉隐庵。记得告诉庵主,今后咱们顾氏医馆免费为玉隐庵看诊,若有想学医的居士,咱们也会倾心相授。至于度牒,我会请蔺大人帮你弄好。相信庵主知道这些,会答应你的请求。”
“我都听你的,”郑茵起身,抿了抿嘴,毫无征兆朝着顾荷跪下,“大恩大德,郑茵下辈子来报。”
“哎,”顾荷搀扶不起,连忙让顾小青帮忙。
“也不用等下辈子,今后我离开安平县时,你可以选择留下或者离开。”
郑茵:“你要离开安平县?”
小刘氏也惊讶,只薛绛毫不意外,甚至隐隐开心:他姐医术高明,妙手回春,一个小小县城哪里困得住她?说不得跟自己一样进入医官署,给陛下治病,哈哈。
顾小青木着脸站在顾荷身旁,面无表情:他谁也不认识,顾荷去哪儿他去哪儿。
顾荷点了点头,她需要高级病例。安平县只能治些小病小痛,无法满足她的需求。等攒够了医疗值,她迟早得离开。
“就这样吧,散会,”事情已有定断,她站起身,“大家还饿着肚子,小刘婶……嫂子留下一起吃饭,今日就在城里歇着。”
此时已没了马车,小刘氏一口答应。
晚点顾荷亲自下厨,做了清蒸鲈鱼和酸菜炒牛肉,又加了个排骨汤和青菜,一群人吃得心满意足。
第二日一早,郑茵前往玉隐庵,小刘氏回村拖住郑家人,以免被他们提前知道,扰乱计划。
三日后,顾氏医馆多了位吃斋念佛的姑子,她身穿藏青色僧袍,头发全部盘起裹进青色布帽里,年轻秀美,慈眉善目,口中念着佛语。
“咦,顾氏医馆怎么多了位姑子?”
“她不是郑大夫吗?”
“郑大夫怎么出家了?”
有熟悉顾氏医馆的百姓,一眼认出郑茵,纷纷上前打探消息。
哪有女子年纪轻轻不嫁人,跑去山上当比丘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