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瑶一听要给赵安扬家,单独补贴一千两银子,不满的问道:“娘,为什么给三嫂家补一千两银子?”
君玲看了蒋瑶一眼,耐心解释道:“为什么会补贴六郎夫妻一千两,一是因为京城的院子买成两千两,分给了老大和老二兄弟俩。二是他们夫妻没有房子住,并且要到一个新地方从新开始。”
蒋瑶还要再说话,赵安华就赶紧出声道:“娘说怎么分就怎么分,我们没意见。”说完还悄悄的扯了一下自己媳妇的袖子,示意她别再说了,听娘的吩咐就好。
君玲又接着说道:“家里的三个铺子,你们做哥嫂的就吃点亏,就分给三胞胎。临水县的生意就交给七郎夫妻来经营,赚来的银钱你们夫妻和三胞胎兄弟平分。对了,青山镇的那个院子,我们也没住过,就把它卖掉,卖掉的银钱你们也平分了。至于我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和新庄,等我死了之后,你们兄弟再平分。”
赵安宣:“娘,我们三个分的那一份就交给你保管,还有就是,我们还是要跟着娘住。”
“行,等你们成亲了,我再把你们的那一份,交给你们的媳妇。”
商量好家产怎么分之后,接下来的流程就很快了。回村去把赵大海、赵三河、赵仁文接来,又把赵二虎三兄和几个亲亲家叫来。在他们的见证下,君玲利索的把家给几个儿子分了。
同时也把给赵彩然准备的院子给了她,又问她:“然儿,你们家去年也分了家,你打算以后住在村里还是住城里?”
赵彩然抱着她的小儿子,回道:“娘,我想住城里,再过两年,轩儿也要启蒙了,住在城里读书方便一些。就是搬到城里来之后,不知道做什么营生好。”
“搬到城里来住,那你回去可要跟王海好好商量一下,毕竟孩子读书是大事。至于做什么营生,这个简单,你可以在县城外的河边,买块地,建几间屋子,雇几个人或者是买几个人继续养鸭子。又或者是买个小庄子种药材卖,能做的有很多,至于王海,也可以在县城里接些木工活干,城里做家具的人比村里更多,生意肯定更好。”
“娘,我会好好跟王海商量的。”
分完家之后,君玲就安排人送三个媳妇出门。
让金石带着家人,又从庄子里挑了四个身手不错的孤儿,还有刘树的媳妇孩子,跟着汪兰芝去津县找赵安扬。到了津县之后,就让金石和几个孤儿留在赵安扬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冯楠、卫海、金石三人都相继成了亲,只剩郭飞,君玲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姑娘都看不上,也不知道他什么样的姑娘才看得上。
汪兰芝临走前,君玲私下里给了她两百两银子,嘱咐道:“六郎媳妇,你性子单纯,在外面与人结交时,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就多问问你夫君。到了津县之后,捎封平安信回来。”
汪兰芝红着眼眶说道:“娘,我知道了,您一定要保重自己!我和夫君有机会就回来看您。”回娘家去告别时,自己娘就说过,她这个婆婆是个难得懂事理的好婆婆。
送走汪兰芝,接着就是崔敏慧和谢碧琳。同样也在庄子上挑了几个身手不错的孤儿,由卫海和冯楠带着人送去京城。以后就让卫海和冯楠,留在康、平兄弟俩身边,护卫他们的安全。
君玲把三个媳妇送出门后,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就轻了好多。接下来,只要等三胞胎成了亲,自己就能去边城找姜中棠,过自己的生活了。
三个媳妇出门后不久,赵彩然一家就准备搬到县城来住。君玲趁着三胞胎旬休,带着他们去王家村,帮着赵彩然搬家。
☆、092
君玲带着人到了王家村之后, 见搬的东西还挺多,就让郭飞去新庄再赶一辆牛车来装东西。
人多,大家忙活了一天, 赵彩然的家就从王家村搬到了临水县。
赵家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上门来说亲的人特别多, 君玲也变成了香馍馍。今天这个夫人约她去吃茶,明天那个夫人约她去赏花, 无一例外的全都旁敲侧击的问三胞胎的亲事。
君玲看了那么多小姑娘, 挑来挑去的都挑花了眼,觉得这个小姑娘也不错, 那个小姑娘也漂亮。实在不知道要给三胞胎,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这天,吃过晚食后,君玲就直接问了:“娘现在在给你们选媳妇,你们三个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就告诉娘,娘才好给你们找。”
三兄弟听完后, 对视了一眼, 赵安宣就说道:“娘,我看上了个姑娘, 你要是也觉得不错,就上门去提亲。”
君玲好奇的问道;“是那家的姑娘,性子如何?模样如何?”
赵安宣难得害羞了一下,说道:“娘, 就是大姐夫村里的,也姓王,叫王芽。是家里的老大,我觉得她的性子不错,很对我的胃口。除了家里穷了一点,其它都好。”
君玲:“你什么时候见过她?”
“娘,就是上次去给大姐搬家时见到的。她来给大姐送过东西,我在院里一眼就瞧上了。”
君玲很好奇赵安宣,看上的是个什么样的姑娘,点头回道:“行,我明天就去打听打听,要真是像你说的是个好姑娘,娘就上门去提亲,把她娶回来给你当媳妇。”
接着又问赵安荣和赵安栋:“你们俩呢?想找个什么样的姑娘?”
赵安荣:“娘,我还不想定亲,我想等考上秀才之后再说。”
赵安栋:“娘,我也想等考上秀才之后再定亲。”
君玲诧异的问道:“为什么?”
“娘,我们俩想等考上秀才后,就去从军,等在军中稳定之后,再说成亲的事。”
君玲听到他们俩想从军,心里特别难过,还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你们可想好了?从军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我一直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娘,我们从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去从军打仗,这些年跟着你和郭护卫也学了不少。我想,凭我们的身手,很快就能在军中站稳脚跟的。”
“呵呵...你们现在学的这两下子,上了战场就是送死。你们俩要真的想从军,从明天开始,我让郭护卫单独训练你们。旬休时就跟着我们上山去打猎,直到你们能单独猎一头野猪,或者是狼之类的大型猎物。”
兄弟俩这才想起来,自己娘也是一个狠人,当年可是一个人,就敢上大青山打野猪,比村里最厉害的猎人还要厉害。
兄弟俩欣然同意道:“好的,娘。”
君玲见他们同意,就让兰花叫来郭飞。郭飞来得很快,他一进来,君玲就直接跟他说:“郭护卫,我这两个皮猴想去从军,你以前上过战场,就请你训练训练他们一下。”
郭飞看了一眼赵安荣和赵安栋兄弟俩,回道:“夫人,你是想让我按照军营里,训练士兵那样训练两位少爷吗?”
君玲想了一下回道:“不,比那还要更严格一些,不然上了战场,只有送死的份。我想他们俩严格的训练个两年下来,再去从军的话,活命的机会应该就要更大一点吧!”
“夫人放心,我会好好的训练两位少爷的。”
“好的,我相信你会的。”转头又看着赵安荣和赵安栋说道:“你们以后跟着郭护卫训练,可别喊苦喊累,还有功课也不能落下。”
“娘,我们知道了。”
翌日,君玲把之前在村里穿的行头翻了出来,打算偷偷的去看看王家姑娘。换上衣服之后,带着郭飞坐着驴车往王家村走去。
到了王家村之后,让郭飞把驴车停在村口等着,自己一个人走路进村,去打听王芽的情况。没想到刚一进村,就碰见了亲家母钱梅花。
钱梅花一看见君玲,就上前来打招呼问道:“亲家母来了,这会儿来,可是找我有事?”
君玲笑着跟钱梅花说道:“亲家母,能碰见你真好,我向你打听一个人,你知道你们村王芽家这么走吗?”
钱梅花:“王芽?你是说芽丫头啊?我知道,她们家很好找的,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看到门口有一颗很大的核桃树,就是她们家了。正好我这会儿不忙,就带你过去。”
“好的,多谢亲家母。”往王芽走时,君玲趁机又向钱梅花打听王家的情况:“亲家母,王芽那丫头性子怎么样?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钱梅花:“亲家母打听这些做什么?”说完灵光一闪,问道:“亲家母可是看上那丫头了?要聘回去做媳妇?”
君玲:“亲家母,你我都是实在亲戚,在你面前我也就不遮掩了。上次我们来帮然儿搬家,那丫头来给然儿送东西,正好被我家老六瞧见了。回去跟我说,瞧上了那丫头,要娶她做媳妇。我就想着来打听看看,要是人品没什么大毛病,就聘回去做媳妇。”
钱梅花一听还真是看上了这丫头,拍了一下手道:“牛婶子家的芽丫头,到是个好姑娘,勤快又孝顺,性子也不错,就是命苦。她爹娘在前几年旱灾时,上大青山找吃的,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现在跟着她爷爷、奶奶,拉拔着两个弟妹长大。牛婶子和王叔,也是难得的和善人,在村里人缘也好。”
君玲一听她爹娘去世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问道:“她爹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吗”
钱梅花叹了一口气,道:“她爹是她爷爷的老来子,只有这一根独苗。她爷爷那一辈到是还有一个姑婆,嫁得还挺远的,也好几年没回来过了。”
君玲听到这里,还挺满意王芽家的情况,除了比较穷之外,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糟心亲戚。
两人往前没走多久,君玲便看到了钱梅花说的大核桃树,指着核桃树下的一座半石头半土墙的茅草房,问道:“亲家母,可是那一家?”
钱梅花顺着君玲的手看过去,点头道:“对,就是那家,这会儿她们家应该有人在。走,我们快过去。”
“好。”君玲跟着钱梅花走到茅草屋前,钱梅花一边敲门一边喊道:“牛婶子在就家吗?”
钱梅花连着喊了几声,就从里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是谁啊?我奶奶在家。”话音还没落下,门就被打开了。
接着从门里走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这小姑娘一打开门,看到钱梅花就喊道:“钱婶来了,钱婶快进来坐。”出来迎钱梅花时,看见站在后面的君玲,招呼道:“顾婶子也来了,顾婶子也快进来坐。”
君玲听见这小丫头叫自己顾婶子,疑惑的问道:“你认识我?我们之前见过?”君玲不记得自己见过这丫头。
钱梅花:“亲家母,这就是芽丫头。”
王芽:“顾婶子没见过我,是顾婶子来村里给然嫂子送东西时,我远远的看见过几次顾婶子。”
“原来是这样。”
“钱婶子,顾婶子,快进来坐,我奶奶在后院整理菜地。”说完又对旁边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道:“三妹,你到后院去叫奶奶来,就说钱婶子来找她有事。”
“好的,大姐。”
王芽把君玲和钱梅花迎到堂屋坐下,给两人一人到了一碗开水,接着又拿了一小碗南瓜籽出来待客。
君玲从进屋,就开始观察着王芽,见她很是大方的招待着自己和钱梅花,君玲对她很有好感。人长得不是特别漂亮,但笑起来给人一种很干净、舒服的感觉。跟自己家那个心眼比筛子眼还多的儿子,到是挺般配的。
没过多久,王芽的奶奶牛氏就进来了,一进来就笑着向君玲问好。
钱梅花拉着牛氏,在她耳边小声的说君玲的来意:“牛婶子,这是我那二儿媳妇的娘,今天来是看上了你家的芽丫头,要聘芽丫头做六儿媳妇。”
牛氏惊呼道:“啥?看上我家大丫头了?”
“是呢,牛婶子你也知道,我那个亲家母是个大方的,你以后可要跟着芽丫头享福了。”
牛氏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只要待我芽丫头好就行了。”
两人的对话,全被君玲听在了耳里,王芽的爷爷还没见过,但对她奶奶的映象也不错,就出声道:“牛婶子,今日我冒昧前来,是我失礼了。牛婶子也不是外人,我就直接说了,我很喜欢您家的芽丫头,您要是同意,我明天就让媒人前来提亲。”
“这..我要跟我家老头子商量一下。”
君玲见牛氏婉拒,也没恼,连忙应道:“应该的应该的。”觉得该了解的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就提出告辞:“牛婶子,今日我就先走了,改日再来拜访。”说完便站起来,又对钱梅花说道:“亲家母,我先告辞了,今日麻烦你了,改日我再上门找你说话。”
钱梅花一听君玲要走了,说道:“亲家母这就要走了,到我家去吃过饭食再回去吧?”
“不用了不用了,改日我再来拜访你。”
钱梅花送走君玲,又转身折了回去,问牛氏:“牛婶子,你没答应这门亲事,可是有什么顾虑?”
牛氏:“我就是觉得你那亲家那么有钱,儿子又那么出色,看上我家芽儿那里了?这万一嫁过去,对我家芽儿不好怎么办?”
钱梅花低声说道:“牛婶子,我跟你说了,你可别生气。是我那亲家的六儿子看上了你家芽丫头,就是上次我家老二搬家那天的事,回去之后就让我那亲家来提亲,我那亲家呦不过,这才来看看芽丫头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还有,我那亲家已经给几个儿子分了家,芽丫头一进门,就能当家做主。我那亲家也是个好脾气的主,前面那几个儿媳妇进了门,都是自己单独住的,没跟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总之,这是一门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亲事。”
牛氏被钱梅花说得心动了,担心的问道:“那我今日拒绝了你亲家,她应该生气了吧?”
钱梅花摇头道:“不会,以我对她的了解,过几天她就会请媒人上门来说合,到时牛婶子顺势答应就成。”
“好,等这门亲事成了,我一定给你送份大礼。”
“牛婶子客气了,我也是想芽丫头嫁个好人家。”
君玲回去果然像钱梅花猜测的那样,找了县城里最出名的媒婆,上王家去提亲。结果也像钱梅花说的那样,王家也答应了这门亲事。双方说定,接下来按流程走就是,前后花了两个月,赵安宣这门亲事就定下了。
☆、093
赵安宣的亲事定下之后, 让县城里的一众夫人跌破了眼镜,都没想到君玲给自己儿子选了一个没爹没娘农家女。更没让她们想到的是,这农家女还比赵安宣大两岁。夫人们转念一想, 这没爹没娘,年纪还大的姑娘都能看上, 说明看中的不是家世,而是人品。接着这些夫人, 更积极的约君玲吃茶赏花了。
君玲看到兰花拿来的那一大摞邀请帖子, 头都大了,在心里哀嚎一声, 从中挑了蒋家夫人的帖子前去赴宴。到了蒋家之后,果然看见了三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