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 历史 >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17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17(1 / 2)

送信的骑士被准许到了朱高煦侧后,朱高煦问道:“简县甚么情况?”

骑士答道:“县城几无可战之兵,不过知县是成都府调来的,召集了不少差役民壮。当时官军兵器不足、城池又矮;瞿将军以大量弓箭压住城头,城上露头者皆死。然后咱们扛着柴薪火药冲到城门口,把城门上糊的稀泥挖掉,放火烧毁了城门。”

朱高煦听了只是点了点头,没多大反应,心里也毫无波澜。

此时此刻在四川境内,除了成都城,其它城池地盘对双方都全无作用,唯一有价值的目标是:对方的主力军队!因为显然这一场战役、不可能变成持久战。

没过多久,又有斥候的消息报到了中军。朱高煦召来斥候,问他们亲眼所见的情况。

斥候军士道:“禀王爷,小的到了嘉定州之后,便叫同伴将马藏在山林里,本想爬到大佛(乐山大佛)上的宝鸿阁里躲着。可是小的发现阁楼里有官军哨卫,只得带上水袋干粮,从大佛山的南边爬到了山顶,躲在树林里瞧。

一瞧不得了,那官道上全是人马!官道从大佛山后面过,然后绕过山林到江边,整条路都被官军步骑挤满了。江面上更是船帆蔽江,整个江上全是船!”

朱高煦没去乐山大佛旅游过,对那细处的地形不太了解。当下朱高煦便细问大佛、江、山林、道路的大概方位。

那斥候军士倒也马上说清楚了。大佛建在靠江边的山中,流经大佛西面的江是岷江;那地方还是大渡河、青衣江与岷江的交汇处。

朱高煦有点迫不及待地问道:“大批官船往哪个方向航行?”

军士毫不犹豫道:“往北,全在往北走。”

朱高煦有点蜡黄憔悴的脸上,马上露出了一种病态的红色,他又不厌其烦地再次问了一句:“沿岷江往北?”

军士点头道:“是,王爷。”

朱高煦的马上回顾左右道:“薛禄准备回成都了。”

薛禄肯定已知道汉王军要直接威逼成都,毕竟瞿能已经快到龙泉驿了。而现在的情况表明,薛禄的决定也是去成都!

理由很简单,岷江通的是成都南边的彭山县,还能通过府河直接入成都护城河;而青衣江通雅州……官军大量辎重船运进岷江,他们不是回成都、是去哪?

除此之外,斥候亲眼所见,说的是“官道从大佛山后面过,整条路被官军挤满了”。大佛山位于岷江东岸,如果官军主力是去西北方向的雅州,为甚么不渡过岷江,却一直沿着岷江东岸排长蛇进军?

……朱高煦接着又收到了另外两个小队的斥候禀报,同时佐证了薛禄确实沿岷江北进的事实!

薛禄究竟是怎么考虑此时的局面的、朱高煦无从得知,但是这种影响着战役地点和方式的关键决策,薛禄肯定经过了反复思量权衡。此人有多大能耐,不太好说,但必定是个有战阵经验的合格武将,不会犯太简单的错误。

朱高煦也无心理会其中缘由,此时局面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很快就找来了两个亲卫骑兵,快马送信给瞿能……命令瞿能,即刻率骑兵前锋过龙泉山脉,占领龙泉驿后,游击至成都城下。

此时薛禄军主力还没到成都,成都的兵力不会太多。就算官军眼睁睁看见了瞿能的八千骑,也不可能逮得住瞿能!对于瞿能的能耐,朱高煦还是很相信的。

次日,朱高煦终于与沐晟取得了第一次联系,沐晟禀报:经过几次零散的作战,他麾下的人马已增至三万五千步骑,投降的官军卫所武将、尽数送去了大理。沐晟并纳了几个夷族小娘做妾、与五个土司首领结了盟;现已率军已至雅州,准备摸清官军动静之后再作打算。

朱高煦写了回信,夸赞了一些话。但信不一定能送到沐晟手中,资县到雅州之间的官吏,大多仍奉成都三司的政令。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决战天府之国(4)

嘉定州到成都府不到三百里;而资县到龙泉驿大概路程是三百多里、龙泉驿到成都还有几十里路。朱高煦很容易就能判断,薛禄如果目标明确、到成都的时间肯定比他稍早。

两边军队的组成差距不大,主要由藩王护卫军和卫所军组成,虽各地军队稍有差别,但训练和行军布阵之法都极为相似……薛禄有江河航运,朱高煦要运送辎重只能靠车辆骡马,行军上比较吃亏。所以朱高煦只能让薛禄先到成都,否则连续急行军、势必拖累战阵上的战斗力。

瞿能前锋骑兵八千骑,作为游动袭击力量已是很大一股兵力,但若要攻大城、大阵,那是没办法完成的事。

在明军中服役的战马,大多是蒙古马、建昌马、藏马等品种,个头较小;加上大明疆域辽阔,军队发展都向长途奔袭妥协了,具装重骑极少,正面战阵上骑兵的冲击能力略弱。朱高煦从未要求瞿能、仅靠骑兵就能打赢大仗。

汉王军主力六万余众,经过资县后的第八天抵达了龙泉驿,并占领这个地方。此时斥候禀报,官军大军已到成都府南边的郊县华阳。

朱高煦决定扎营驻军龙泉驿,一直等到第二天;这样后续的大军所有人马、便能全部通过龙泉山脉,聚集到一处了。同时他又派人传令瞿能,前锋向中军大营靠拢,最好不要距离十里以上。

敌我两军已经在试探性地靠近,距离如此之近,大战一触即发。朱高煦开始有意识地、尽量把手里所有的兵力聚兵一处,形成最大的战力。

……龙泉驿驿城内外兵马云集,门外的空地上站了一个整齐的方阵,数百近千人全是百户军官及以上的武将。计有正百户约六百人、千户副千户一百余人;卫指挥使十一人,以及同知、佥事、镇抚等数十人。

军中武将还有总旗、小旗等军官,六万余军队,武将就有好几千人,没法全部聚集起来训话。所以朱高煦只召来了百户以上的武将。

此时站在空地上的武将,许多没有指挥战阵的经验,比如里面近四百个百户以前只是朱高煦的亲兵,直接任命做了百户军官。一些指挥使是千户副千户提拔的,一些千户以前只带领过百人队作战。

乃因朱高煦编制了大量的降兵,军队规模扩张太快、时间太短,为了各部的忠诚度,他换掉了大部分降兵武将。

众将都学到了军法以及行军作战的规则,只是没甚么经验。不过他们也有一些优点,这些人平步青云军职猛升,多激情澎湃,急需要在实战中证明自己能胜任高官,战争意愿是很强烈的,带动各部的士气也十分高涨。

大明卫所军官世袭,若是太平时期一个士卒想成为百户军官,那是几代人也无法做到的层次飞跃。中低级军官想做上千户、甚至卫指挥使,更是难如登天。只有战争,武将才有机会升迁!

所以无数双铮亮的眼睛、都注视着朱高煦,极其认真地等着他训话。

朱高煦骑在一匹棕马上,他为了让后面的人也听见,声音很大,但语气却没多大的波澜,“四川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至今还剩了许多良田。诸位回营告诉将士们,打赢了在四川腹地封良田、赏财宝,本王绝无吝惜。”

他接着又道,“诸位带兵打仗,最重要的并非战法、武艺,而是武德!

那些远处的火炮,只是阵仗大而已,你们不能被声势吓住了。不然,此等怯弱胆小之人,不配统领麾下将士、不能服众,只会让将士们耻笑!即便厮杀激烈、伤亡很大时,尔等也应遵从上方的军令,保持汉王军应有的骨气和组织。只有坚毅勇猛之人,才能让弟兄们敬重称赞,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声誉和地位……”

众将都听着朱高煦的训话,这些话许多人已经能背诵了,因为朱高煦不是第一次当众说这些。

朱高煦又下令:“禁止无故辱骂殴打军士,爱惜士卒公平对待将士弟兄。违者严惩不贷!汉王都督府自有赏赐与军饷,待将士不薄,严禁滥杀无辜、劫掠百姓,违者交由各部长官、按大明律法处置!”

说完话,朱高煦便带着部将亲兵,先离开了,向驿城回去。

曾有部将建议朱高煦准许将士烧杀屠城,当年靖难军也干过,可以让将士更加凶狠勇猛,并发泄行军作战艰难带来的怒火苦闷。但朱高煦严词拒绝了。

有时候他在琢磨人心,那些付出很多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回报更多;而一心想着劫掠发财的人、真正要他们牺牲自己时,不一定就愿意。屠杀恐怕无法真正提高士气。

而且在大明国内烧杀劫掠,会产生更多非战斗的问题。失民心、遭遇自发性的平民抵抗,统治占领地区会变得愈发困难等等。所以朱高煦认为,那不是好办法。

关键的问题,还是会让他自己迷失。如果连朱高煦这个统帅也迷失了,这战争能赢吗?纵兵这种事在朱高煦心里很简单:它是漆黑之事、极其错误,完全有悖于他的价值观。

发动讨罪战争无法避免大量伤亡,本身就是为了私利,不见得多高尚。不过朱高煦能为自己找到理由,因为不争则死!而纵兵掠杀平民,已无让自己信服的借口,无非是让人心里的丑恶、罪恶放纵出来而已。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罪恶和欺骗,朱高煦心里也不见得没有。他常常心里充斥着怒火和戾气,前世艰难时、甚至有反社会心理。他不是没有报复心,但是……

人往往只能拿那些无辜的、弱小的人发泄,而对强大的罪恶无能为力。这样的怒气毫无价值,那些无辜者根本不是罪魁祸首,想着真正的坏人还在洋洋得意、也不在意无辜之人多惨,最终自己只能更深地感受到内心的无力和无奈罢了。

世界就是个罗生门。朱高煦在驿城里,还看到了没来得及撕干净的朝廷檄文,他的大哥在文中表现得多么仁爱;同时四处又贴着朱高煦在汉王府颁发的讨罪檄文。

我大明太宗皇帝嫡子,国家至亲。为父皇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功赫赫。遂封建藩国,拱卫皇统。今宫中骤变,东宫奸佞谋害我父皇,欲设计阴杀我于东宫。此谋君弑父、残害宗亲之事,丧尽天良,人神共愤。我必奉天讨罪,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我心。永乐五年,大明汉王朱高煦。

究竟谁才是罪恶?恐怕只能在战阵上用大炮和铁骑来论证了,别无他法。

……朱高煦来到了驿丞的签押房,坐在那里陆续召见了一些武将和斥候军士说话。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布衣的汉子走到了签押房门口。王彧?!

王彧一身风尘仆仆,进来便双膝跪伏在地,说道:“末将有辱使命,请王爷治罪!”

朱高煦做了个动作,说道:“起来说话,别急,怎么回事?”

王彧道:“两个月前,咱们就到了安南国,但是没见到新城侯张辅。”

朱高煦眉头一皱,但没吭声,只等王彧自己说完。

王彧继续道:“末将等在张辅的行辕大堂外站了足足两个时辰,却未能准许与张辅见面。后来张辅部下径直抓钱长史,钱长史欲撞墙自绝,被人拿住了,要送到京师去献给伪帝!末将等被放了,无奈之下只得返回云南府,想向王爷复命请罪。

不过回到云南府时,王爷已率军出发。末将见了都督府李执事,先禀报了安南国的事,又决定赶来王爷军中,禀报王爷。

于是末将沿驿道骑马前来,但在半路得知,贵州官军把官道阻断了。末将怕被查出身份,只得改走五尺道,幸好咱们的人还占着豆沙关等地,末将方得进了四川,一路赶到了此地。”

朱高煦听罢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张辅既然心意已决,钱巽纵是有三寸不烂之舌,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自是无计可施。此事怪不得钱长史,何况他在关键之时能有以死明志的决意,已是难能可贵。王百户也无罪,你已经尽到了职责。”

王彧听罢甚为动容,毕竟此时多半都是以结果论功过。他急忙磕头拜谢。

朱高煦又道:“现在军中很缺中高级武将,你现在就升千户,叫侯海给你写任命状、发将印,拿到我这里来签押。”

王彧楞了一下,忙道:“末将谢王爷提拔!”

目前汉王军中的武将提拔非常迅猛,护卫军三个指挥使,已经径直升为都督,陈大锤、赵平等人做了卫指挥使。因为别无选择,嫡系武将就那么多人,兵权肯定要交给这些人;毕竟这种内战,双方都有话说,军队太容易投降倒戈了。

……次日一早,朱高煦下达了中军令。大军并不去成都府,而沿龙泉山脉西面,南进。

第三百九十章 决战天府之国(5)

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朱高煦率部离开龙泉驿南行,当天下午到达太平场。

前锋带着杂兵已经征用了当地的很多民宅,每栋房屋给了五文房钱,意思一下表明汉王军的态度。朱高煦主力到达后,就地驻扎。

今天汉王军的行军路线,沿着龙泉山脉西麓,方向向南偏西;而华阳县也在龙泉驿的西南边。于是汉王军走了一天,离华阳县城的距离几乎没变,大概仍然只有五十里!

两军之间,骑兵斥候已经发生了多次摩擦……

昨天上午汉王军到达龙泉驿的时候,薛禄军已经在华阳县了。而今天直到朱高煦最后一次接到斥候禀报,华阳县的官军大营尚未有动静。如此看来,薛禄似乎没有要进成都城的意思,屯军在城外观望,或许有找朱高煦野战的打算。

薛禄在华阳县等着,两军相距五十里,非常暧昧的一段距离。

双方人数,人少的汉王军这边也有近七万人,这种规模的大军要走完五十里,至少要一天;若要忽然接近对方,走完路、天也必定快黑了,且人困马乏。于是这个距离难以立刻爆发大战,留有相当的缓冲时间。不过已经那么近了,要开战也不用太麻烦。

彼此之间的关系,朱高煦谈论时的话是:明明想睡对方,却称要先做做朋友。

朱高煦在一户殷实人家的青瓦房里入住,房子前面有个院坝、周围种着许多枇杷树。不过现在不是吃枇杷的季节,难免有点遗憾。

他嘴上说着玩笑,心里其实有点紧张。敌军人数可能有十万,对手就在跟前,心情能轻松才怪。

最关心自己的人往往是敌人,朱高煦一直都在琢磨薛禄这个人,确实不太了解。不过与薛禄争女道士的纪纲,朱高煦倒是与之打过不少交道。

纪纲那个人名声极差,许多人背后一说就是个坏人。但朱高煦从多次打交道的经历看来,纪纲至少不是一条疯狗,反而非常见事、识时务。所以纪纲得宠那几年,对付的多半都是建文朝留下来的文武。

薛禄可不是建文旧臣,而是靖难功臣!他即便比不上朱能邱福等,那也是为先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纪纲就为了个女道士,提个铁瓜几乎把薛禄打死?其中过程语焉不详,但朱高煦猜测,可能薛禄也很来劲,激起了纪纲的极大愤怒,那件事只是冲动之举。

最新小说: 高考结束去兼职,漫展摄影遇校花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住别墅!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