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躬身道:“回禀圣上,溥洽的供词语焉不详,还未有进展。臣不敢用酷刑,因溥洽与某高僧有旧,臣刚得知此事,不得不慎重。况溥洽是目前唯一线索,又怕他有个三长两短,此事便更加棘手了。”
“你是说道衍?”朱棣问道。
胡濙沉默片刻,不敢不回答话,便抱拳道:“正是。”
朱棣问道:“道衍给你打招呼了?”
胡濙道:“回圣上话,没有。”
“嗯……”朱棣又从鼻子里发出不置可否的声音。过了片刻,他又道:“不止溥洽。马氏还在宫里,朕叫人把她换个地方,你可以进出询问。”
胡濙道:“臣明白了。”
朱棣挥手道:“去罢,加紧办事,别太拖拉。”
胡濙忙道:“臣不敢,臣谢恩告退。”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儿女之事
酉时的鼓声敲响后,诸衙署官吏下值,皇帝也要乘御辇回后宫了。一天的公事接近尾声,只有各宫殿的宦官宫女要轮值继续工作。
皇宫里数万人,但几乎都见不到皇帝。朱棣几个月以来,晚上或独寝、或在皇后那里,从来不在别的嫔妃房里过夜。
徐皇后贤,偶尔会劝皇帝雨露均沾。朱棣遂召别的嫔妃侍寝,完事便叫人带走,依然不留任何嫔妃过夜。
今天朱棣刚过乾清门,便下旨队伍径直去坤宁宫,仍旧去找徐皇后。
徐皇后刚被册封为皇后,搬进坤宁宫住得很高兴。但朱棣知道她很快就会厌倦,正如他厌倦住在乾清宫一样……正殿太大,还有点潮湿,看起来霸气,却并不适合日常起居。
朱棣到了坤宁宫,走上石阶、便见到皇后来迎驾行礼。站在坤宁宫门口,只见周围都是空荡荡的砖地,这座大殿矗立在正中间,周围无数当值的宦官宫女都跪拜下去了。
确实有唯我独尊的感觉!但众目睽睽之下,既然皇帝皇后代表天意,一切自然也要讲究一点。所以徐皇后才执礼甚恭,叫人觉得十分见外。
二人走进坤宁宫正门,正对着大门就有一把大椅子,床摆在隔壁,从窗子上就能看见,也是非常大。走到这里,隐隐仍有种要上朝办公的感觉……乾清宫也是这样,所以朱棣不办公的时辰,宁肯呆在东西暖阁,也不去自己的寝宫乾清宫。
朱棣是皇帝,遂在正中的大椅子上坐下,又叫徐皇后坐在旁边。宫女立刻沏茶、端着点心上来了。
这时徐皇后开口道:“那天家宴,我见过了郭铭次女郭氏,我很中意哩。那郭氏年方十四,年纪正好,身家清白、乃武定侯孙女,郭徐氏嫡女。面相一看就是温柔贤淑之人,长得是端庄秀丽、肩背如削,肌肤如玉、唇红齿白,一双手儿可好看,便如去皮的春笋一样,叫人看了十分欢喜。
圣上此前也赞同这门婚事,那天我见到了郭氏,一时喜悦,便自作主张与郭徐氏谈过了。郭徐氏也无异议。”
朱棣面带笑容道:“俺知道你早就急坏了。既然皇后看得上,俺也当然赞同。”
“做母亲的哪能不急此事哩?高煦都十九岁了,竟未大婚。我每每想到此事,便总觉得过意不去,没尽到母亲之责。”徐皇后道,“今圣上准许了,我想尽快派人去问名纳采,把这事儿抓紧办了。”
她沉吟片刻,又道:“家宴时,高煦有事未到;本来我是想趁那天的机会,让他也看看的……如今没能让他看见,倒也无妨,以前我就问过高煦,高煦说过此事全依父母。”
朱棣对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见,但此时却开口道:“郭氏的嫁妆,由俺赏赐给她,定要丰厚。”
徐皇后喜道:“圣上隆恩,改日叫郭铭家的人来谢恩。”
郭氏的嫁妆,也是要带到高阳郡王府的。朱棣明着是恩赐郭家、看在武定侯的面子上,实则也是便宜了高煦……他这么做,既在财物上厚待了高煦,又不至于让子女们觉得不公。
朱棣听徐皇后说到了婚嫁之事,又想起大将张辅的妹妹。他既然已经开口在宦官们面前提过了,此时张辅便不能再与世子联姻。
过了一会儿,朱棣忽然开口道:“郭铭是不是有两个女儿?”
徐皇后道:“是哩。高煦要娶那个是郭铭嫡女,她还有个姐姐,虽非嫡女,却也是郭徐氏养大的。”
朱棣便随口道:“叫那妾生的长女,许给世子为次妃罢。”
徐皇后没有异议,若无必要、她向来不会反对朱棣的意思。
……皇帝亲口说的事,徐皇后没两天就先派宦官去武定侯府,私下问郭铭,是否有意将长女许给世子为次妃。郭铭马上就同意了。
自从郭徐氏母女进宫赴宴之后,武定侯府的宾客日渐多起来,郭家重新恢复了地位。
大多数人都是来找郭铭结交的,羡煞了郭铭的兄弟姐妹们。个中缘故,郭铭心知肚明,无非就是他与皇室开始亲近了。
现在不仅能和高阳王联姻,还能与世子联姻,郭铭简直觉得、郭家的富贵至少要稳几代!不管谁做了太子、和将来的皇帝,郭家在皇室都有情面在的。
郭铭答应了皇后派来的宦官之后,才将这事儿告诉徐氏和郭嫣。
他说道:“此乃好事,我当时便觉得没甚么可商量的,便不敢忤了皇后的好意。”
郭嫣也没像上回一样吓晕了,她的脸蛋红红的,问她话时,她只是轻声道:“这等事,皆尊父母之命,做女儿的怎好意思说甚么呀!”
“哈哈……”郭铭听罢笑了起来。
郭嫣其实心里有数,她是个有主张的人。虽然是要做世子次妃,但最近几个月都说皇帝嫡长子高炽能做太子,以后就是太子次妃、也挺好的。
关键还是世子的名声不错,据说是个极好的人;这种大事,不仅要挑身份,还要看夫君本人是什么人的。
那天家宴,因女眷没有与宗室贵胄们坐一桌,郭嫣第一回进皇宫、在众人之间用膳,十分紧张,连饭菜的滋味也没尝明白,生怕出错,更也没注意那些人,却不知道另外那一桌皇子驸马究竟有几个人、谁是世子。现在想来,倒有点惋惜。
果然父亲郭铭也沉声道:“那高阳王声名狼藉,又没名分,恐怕当不了太子……”
刚说到这里,便见薇儿进来了,郭铭马上住口,看了一眼哭丧着脸的薇儿,他佯作不知、便只说世子了,“世子乃圣上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可能最大。嫣儿便是次妃,将来也贵不可言!”
郭铭又道:“据说世子面有福相,宅心仁厚,是个谦逊文雅之人,常与文人士子谈论诗词歌赋,诸朝臣皆喜之。”
“世子多大年纪了?”郭嫣不动声色地低声问道。
郭铭顿时又笑了,说道:“今上正当壮年、如日中天,皇子能有多大?世子应该二十有余,为父今天才知道这事儿,改日打听一下。”
郭嫣的脸蛋红红的,没再吭声了。
“世子身份尊荣,又是知书达礼的谦谦君子,嫣儿有福了哩。”徐氏也高兴地说道,她又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温言道,“薇儿是高阳王结发妻,也是不错的。”
郭铭点头道:“对的,咱们家眼下能靠得上的,反而是高阳王,薇儿一旦过门就是王妃,在高阳郡王府说得起话的。全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哩,你别哭丧着一张脸。”
“哦……”薇儿应了一声。
郭嫣正有点走神,什么诗词歌赋、文雅君子等词儿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高贵俊朗的皇子手里拿着诗书,走在华丽的廊芜上,身材颀长如玉山之将倾,他翘首迎风,一面沉吟着文言字句,一面面有忧色,他正在心疼着在杀伐过甚的皇帝治理下、那些天下黎民百姓啊。
他心怀天下,天降大任,决心仁义治国、善待万民,必定需要一个秀外慧中的美丽妃子,替他打理内务,照顾他的冷暖、慰藉他忧国忧民的心。
郭嫣的脸蛋绯红,埋着头在那里默默不语,脑子晕乎乎的。
忽然之间,她仿佛看到一个凶狠丑陋的大汉跳了出来……毕竟世子、高阳王在明争暗斗太子位,传得是满城皆知。但那愚蠢的武夫怎能是胸有成竹、满腹韬略、名正言顺的皇嫡长子对手?
郭嫣想到这里,转头看妹妹时,妹妹正瞪着明亮的大眼睛困惑地看着自己。郭嫣心道:看在好妹妹的份上,到时候自己一定要替她求求情。
这时候郭嫣想到当初是妹妹替她挡了高阳王的婚事,顿时十分心疼地抓住妹妹的纤手,愧疚地小声说道:“好妹妹,姐姐对不起你。”
薇儿刚刚已经打量了郭嫣很久了,这时便嘀咕道:“姐姐,世子人好,也希望那世子妃也好哩。”
郭嫣听罢轻轻点头,心里有点阴影,但她觉得:那世子妃肯定比不上自己年轻貌美!
第一百七十章 良辰吉时
高阳郡王府里雾沉沉的,许多人在打扫院子,空气中弥漫着灰尘。朱高煦在檐台上走动着,看着宦官宫女在那里忙活,还有宗人府的官吏进进出出,忙着张贴着剪纸对联、带人搬东西进门楼。
几个皇宫里来的宫女把抹布从窗户拿下来,一起屈膝作礼。
朱高煦便问道:“你们是谁的宫女?”
一个宫女道:“回王爷,奴婢们以前是坤宁宫的宫女。皇后娘娘说王爷府上人少,连侍候郡王妃的人也不够,便送一些奴婢过来了。”
“哦……”朱高煦点点头。
他便继续在府上四处走动,感觉很怪异,好像结婚与己无关一样,全都是别人在打理。听说有人会来教他礼仪和那种知识,然而眼下并没有人理会他。
至今朱高煦只知道,要娶的人是武定侯的孙女、姓郭。除此之外一无所知,不知道长的模样、也不知是怎样的人。当然妻子的人选更不是他能决定的。
朱高煦早就知道婚嫁要父母之命,连藩王甚至皇帝也几乎不能例外。朱高煦早就放弃反抗了,此时他也不想去挑战既定的制度。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一个宦官在偷偷地抹泪,他便走上去问道:“你哭甚?”
那宦官转过身来,吓了一大跳,接着身边的几个官宦也一起跪伏在地。刚才在偷偷哭的宦官道:“奴婢知罪,高阳王大喜,奴婢不该搅了您的喜气,罪不可赦……”
朱高煦皱眉道:“我只是问你哭甚么?”
宦官一边磕头一边道:“奴婢的干爹是吴忠,干爹因是建文皇帝身边人,被关到诏狱、这几天就要处斩了。奴婢干着活儿,忍不住想到干爹为人很好,以前常护着儿子们,下场却如此凄惨。奴婢又想自个的结果恐怕也是如此,被烧了灰儿丢到荒地里,便忍不住落了几滴泪,奴婢不是故意的……”
“吴忠我见过的,确实挺和气的一个宦官。”朱高煦道,“你先别哭了。我认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既然你干爹被关在诏狱,就该纪纲管。我稍后就去找他,问问能不能留条命,若是不能,便在行刑前给你干爹弄顿好酒菜。你也算尽了孝心。”
那宦官愣在那里,过了一会才回过神来,“王爷不是忙着大喜之事,您要亲自去办这等事?”
“你看我忙吗?”朱高煦展开袍袖道。
宦官立刻跪伏在地千恩万谢,说了一大通感激的废话。
朱高煦将他扶起来,看了一眼弯着腰在旁边围观的宦官们,便稍微大声地说道,“这对我是小事,对你可是大事。况且你们找着我了,小事我都不愿出面,以后怎能让大伙儿指靠我呀?”
那宦官忙道:“谢王爷把咱们当人看,奴婢定做牛做马报答王爷大恩……”
于是朱高煦便带了一干人,径直去千步廊锦衣卫衙门找纪纲。那纪纲十分乐意在朱高煦面前卖个人情,只说包在他身上,先送凤阳去守陵、肯定死不了!
连建文身边的亲信宦官,纪纲也敢打包票?朱高煦顿时觉得,纪纲得到了超出他想象的宠信,胆子也很大。
干完了这件事,朱高煦返回郡王府吃饭、沐浴更衣,一天总算对付过去了。
这阵子他感觉烦躁不安,没心情找乐子、也没心思干正事,好几天都琢磨着新娘子……虽然他以前便想好要顺从父母安排,还觉得轻松娶妻不是什么坏事;但事到临头了,仍然有点忐忑。
毕竟这是结发妻,算是很亲近的人了,在古代结发妻不出意外是要过一辈子的,能不重要?要是弄一个身材圆滚滚的姑娘过门,告诉他这种姑娘好生养,朱高煦能怎么办?
关键那郭氏是徐皇后亲自选的,朱高煦不相信做婆婆的会找漂亮的儿媳。这才是他担心的理由,从来没对这事儿报多大的希望。
及至半夜,朱高煦竟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前世娶啥样的人,他没条件选;如今贵为王爷,竟然也没得选,忽然有点不甘心了。
……
宗人府的人到郭府送皇帝下旨置办的嫁妆,官员拿清单当着郭铭的面念出来,光是念清单就花了半个时辰,润口的茶也喝了三杯。
皇室果然是大手笔,郭薇在隔扇里听得头昏脑涨。等东西陆续清点之后送进来时,她更是看得眼花缭乱,很多东西从来没见过。
有紫檀木、黄花梨家具,还有许多箱子里的各色绫罗绸缎貂皮不计其数,首饰用盒子装着、每一种都是六只起。金银珠宝成箱,还有京师近郊的大量良田房屋地契。
又有人参、冬虫夏草、灵芝、鹿茸、犀角、虎骨等等无数名贵药材,以及成箱的起居用度之物。郭薇好奇地去看时,好多东西她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她的母亲徐氏和姐姐郭嫣看到这些东西,便渐渐觉得郭薇这门婚事其实挺好,都替她高兴。连姐姐也偶然间露出羡慕之色。
徐氏握着郭薇的手,脸上有点担忧、又有喜色,神情复杂地说道:“圣上隆恩,这些是嫁妆,就算到了夫家也是你的。今后薇儿可不会过苦日子了,一辈子也能享用不尽。”
郭薇红着脸道:“我本来只想出嫁时有件绸缎做的衣裳……”
接着聘礼也送来了,照样十分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