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涵与沈凌烨回到丰州之后,一个养伤一个养胎,日子一下悠闲起来。
每天睡到大天亮起床,吃点东西出门转悠转悠溜达一圈,中午墨兰和秀珠会想尽办法预备丰盛的饭菜,吃过午饭再睡个午觉。
下午起来,沈凌烨会去处理一些公事,清涵就在外面找个不晒的地方歇阴凉,等着沈凌烨处理好公事,晚间领着秦三等人一起过来热热闹闹的吃晚饭。
然后大家伙在一起闲聊一阵子,才各自回去休息。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表面上看着悠闲自在而已,驻守丰州的大军,每日都刻苦操练。
沈凌烨也让人写了奏折进京,从北方各州府调集兵马粮草,只等兵马集结完毕,就可以率领大军直捣黄龙。
往京城送战报,自然要一五一十把战况说清楚,沈凌烨受伤的事也就瞒不住了。
皇帝接到消息,得知儿子受伤,儿媳千里奔波正好赶去相救,担心之余,也是替沈凌烨高兴,能够得了清涵这样一个贤内助。
是以皇帝在早朝上,把清涵好一番夸奖,又赏赐了清涵不少田庄土地等物,算作嘉奖。
另外,皇帝也派了人,往边关送了不少吃用,尤其是药品补品等,留着给沈凌烨补养身体。
沈凌烨在边关接连胜仗,将北狄北辽联军打的七零八落大败而归,京城里的人也都得知了消息,大家伙都高兴不已。
可是对沈凌烨调兵的举动,很多人却并不赞同,认为沈凌烨这种行为完全就是在替他自己挣功劳。
如今北辽和北狄已经得到了教训,肯定不会再有进犯之举,这时候应该和谈,而不是继续打下去,浪费民力财力。
这种和谈的呼声很高,每天都有不少大臣进谏,提议让沈凌烨立即带兵回京。
正好回来养伤,边关还是交给旁人,尽量跟北辽北狄和谈,免得战事一直打下去,劳民伤财令国库空虚。
对于这种提议,皇帝并不赞同。
北辽北狄被大败了,还没有提出来要和谈呢,怎么大齐打了胜仗反而要和谈这不是笑话么
北狄北辽那些人贪心不足,一直都觊觎大齐万里河山,这一次如果不能给予致命打击,如果让他们休养生息缓过来,大齐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难。
自然,朝中赞同皇帝意见的大臣也很多,以户部尚书吏部侍郎等人为首。
众人都说,一定要借着这个机会,狠狠地给北狄北辽一个教训,让他们再不敢有二心,老老实实的缩在草原上过日子。
秦尚书甚至还当朝打了包票,不管国库如何空虚,也绝不会少了边关将士的粮饷。
就算朝廷没有,秦家自掏腰包,也会把欠缺的补足。
皇帝当然不会真的让秦家出资打仗,不过秦尚书这一番表态,的确是鼓舞人心,赢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于是接下来朝廷开始调兵遣将,调动北方各卫所兵力,向边关集中,更是调集了大批的物资,运往边关。
大战在即,需要准备的太多,沈凌烨养了几天伤之后,便忙碌了起来,每日与将领们研究行军地图,派出无数探子前去打探消息。
沈凌烨身上的伤还没痊愈,清涵瞧着沈凌烨那么忙,不免心疼,可又没办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