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真挚纯洁的友谊在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在场都是懂音乐的,这一下瞬间就听出一丝门道了。
尤其是在第二段结束后,更是奏出了那份不舍,不愿,不肯。
进入到第三段后,故事就变成了抗婚,抗拒,原本鸟语花香欢快美好的节奏就变成了严峻、阴森,奏出了凶暴,残忍的主题出来,众人只亅的头皮一麻,浑身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
曲风让这个主题激化,给人内心带来了一丝压力感,明明是奏出了一副对幸福的向往与憧憬,可却是不知为何这听起来却有一股股压力感,众人的头皮再次发麻。
本以为,下面的曲风会更加的激烈时,曲风却又变了。
节拍慢了。
就是这一慢,众人的脑门脑袋都处在酥麻之中了,只感觉丹田处有一股股的热气从丹田升起直冲脑海。
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人听的如此如醉,头皮发麻的同时甚至忍不住捂住了胸口,为什么听了后胸口会这么的疼呢
曲风越来越紧。
突然一下李初快速的从钢琴桌上跳下来,立即抓住了身旁的小提琴架在肩上拉动起来。
哭灵、控诉、投坟。
紧拉慢唱。
众人只觉得只的呼吸都快喘不过气来了,都快窒息了。
再这样下去,就断气快要死了。
就是临死的那一刻,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
瞬间爆炸
所有人只感觉整个脑袋瓜都炸掉了一般。
炸掉了还不算。
这弦,更紧了,更慢了。
大家都呼吸不过来了,好不容易喘息不到片刻又继续掉入了这曲风当中。
甚至还有些大臣都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现在不过是死后的灵魂罢了。
只是一具脱离了躯壳的灵魂,毫无方向,毫无边际。
远方突然响起了长笛声
s:两章连发的,为了展现出这段。
另今日有三更,感谢各位书友的打赏。
再厚个脸皮求个推荐票吧,虽然现在需要推荐票作用不大,但是最近两周推荐票下降的厉害,充充门面,感谢了。
第三五一章:升华
远方突然响起了长笛声
这笛声
笛声一响,所有人的灵魂只感觉内心舒畅愉悦,瞬间升华了一般。
这笛声就如同一道指航的明灯,瞬间将所以人从毫无方向毫无边际中拉了回来。
小提琴声拉响了。
欢快的节奏回来了。
柔美的华彩旋律,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内心升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愉快,全身都仿佛洋溢在暖洋洋的日光中。
舒服,舒坦啊。
爽
没有人注意到,在这垂拱殿的四周,哪些候在四周的宫女侍女们,没有人会在乎到他们,也没有人在此时此刻将目光看向那边。
这些个宫女侍女,十个瘫倒了七八个,剩下两三个也是夹紧大腿内侧,大汗淋漓的大口大口的喘息着。
他们的衣裙间,两腿处,还有着不少湿漉漉的痕迹。
梁祝的故事在宫内也有传闻。
尽管他们不懂音乐,但是这凄惨凄美的旋律却是将她们全部带入了进来。
尤其是祝英台纵身投坟的那一刻,小腹有一股气流收不住,忍不住,就如同大河决堤,一瞬间洪水肆虐,涛涛洪水奔流不息。
大殿上的侍女们全部都了。
了。
十个瘫倒了七八个,个个脸上潮红羞涩。
没有人愿意离开,也不愿意离开。
不是不想离开,也不是因为这是垂拱殿,而是因为这旋律,这音乐。
梁祝已化蝶。
蝴蝶翩翩起舞,春光明媚,一片美好的未来。
生前不能在一起,死后化作蝴蝶相拥相依永不分离。
曲调,渐渐的结束了。
结尾的曲子已经不再是梁祝故事的本身了,而是一种淡淡的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曲终。
人寂。
整个垂拱殿上就只剩下了李初一个人还清醒着。
宋徽宗赵佶。
蔡京、王黼、梁师成,还有那些大臣们,依旧还处在陷入梁祝的故事里。
不需要李初去点明,也不需要李初去提醒。
当这个曲子旋律响起来的时候,众人就都已经猜到了这个曲子是根据那个故事改编出来的了。
不是大家这么容易就猜得到,而是这个故事在东京城实在是太火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而且这事情还正值火热的时候,当曲子响起时众人脑海里第一时间就蹦出了梁山泊这个故事。
好的故事,尤其是凄美的爱情故事都特别容易让人记住,让人刻骨铭心。
便是这样的故事。
尤其当这个故事以乐曲,以音乐,以旋律的形式的进入人的内心时,更是升华了故事的凄美凄凉,更是直指人心内心深处的情感,瞬间爆炸
垂拱殿上,李初这次给宋徽宗准备的礼物已经差不多了。
除了大钢琴跟小提琴外,就还剩下最后一样东西了。
只是这个东西太大了,没法放到大殿上来,而且这个礼物布置起来也比较麻烦,也耗时耗力。
现在就只等这群自认为文雅的人从梁祝的音乐旋律中醒来了。
这一等就是老半天。
虽然这群人慢慢的从陷入梁祝的故事中拔出来了,但是依旧还是对这个故事的依依不舍,就跟梁山泊与祝英台分离时的哪种不舍。
如此,又是等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