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已经暴露了,可是齐景和朱棣还是拿不肯走的道衍丝毫没有办法。
“王爷,不用担心,老衲不过是个和尚,他们能拿我怎么样”
朱棣无语的看着道衍,“大师,就是因为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请你赶紧搬走。”
道衍想了一会儿,“不。”
朱棣深吸一口气,这和尚还他妈真倔。
齐景站在旁边看热闹,难得看见朱棣吃瘪,好开心
突然一阵敲门声,声音不大,但是震的齐景全身一哆嗦。
“谁”
“大人,有急件从开封传来。”
齐景松了口气,是张辅,“进来吧。”
张辅推开门,递给齐景一封信,就关上门离开了。
齐景把打开信纸,把里面的纸放在桌子上,竟是空白的
朱棣挑了挑眉毛,只见齐景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瓶,倒了些粉末,把瓶子放好,然后将粉末均匀的涂好之后,一行小字,显现了出来。
“李景隆以北上戍边之名,突袭开封,周王及一家,被擒。周王仁心,小人不愿其受苦,曾示意其遁逃,但周王不愿抛弃家人,累及开封百姓,自愿束手就擒。小人钦佩,愿随周王一行,望大人准许。胡华顿首。”
沉默。
“这封信,是在张武从开封刚走之后不久发的,也就是说,洪武三十一年末,周王被擒”
齐景这句话率先打破了沉默。
“阿弥陀佛。”道衍低头不语。
朱棣拿起那张纸,“不愿抛弃家人,累及百姓,弟弟啊,你还是那么仁慈啊”
说完竟嚎啕大哭。
朱橚的事迹齐景了解过,这是一个好藩王的代表,免费发放种子,减免租子,还聚集一些名医,帮助百姓治病,无偿贡献自己研究多年的药方。
齐景虽然和朱橚没什么关系,但是这样的一个好人,竟然落的如此下场,朱允炆啊,朱允炆,你怎么下得去手
北平不是很开心,但是应天却非常的开心。
今天皇帝宣布,一年之内不用交税,仅限应天府。
为什么因为周王落网了
此时皇宫里。
朱允炆和众大臣频频举杯,黄子澄展颜大笑。
此时一个白衣小生,缓缓踏进大殿。
白衣小生上前几步,叩拜与地。
朱允炆开心的说道,“想必这就是先生的儿子,黄彦修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把,不必拘束”
“是”
黄彦修说完便站起身,抬起了头。
此时若是燕王府的任何一个人站在这里,恐怕都要惊呼一声,“这不是齐景吗”
第十六章 金陵,我来了上
朱允炆一看这黄彦修,仪表堂堂,果真是英杰,心生喜悦,心下便有挑选皇家适婚之人,下嫁于黄彦修的心思,但这想法也不过是在脑袋里闪现了一下,就搁置了。
黄彦修坐在自己的父亲身边,神情并不开心,他不喜欢这些场合,在座的都是些个道貌岸然之徒,以自己的老爹最为是。
黄子澄感受到了自己儿子的不满,心中极其不快,平日里胡闹也就罢了,当着文武百官面前也不收敛一些,真是气死我了
“报北平急件”
大殿外侍卫通报的声音,让热热闹闹的大殿顿时雅雀无声,话说北平急件朝廷有个规定,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允许通报,而一旦通报定是大事。
朱允炆看了一眼黄子澄,黄子澄严肃的点了点头,朱允炆便朗声道,“送进来”
“诺”门外的侍卫弓着身子,捧着一方奏折,快步走进大殿,贴身太监接过奏折,侍卫便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朱允炆接过奏折,脸色瞬间变换好几种颜色,咬了咬牙,“先生,你来看看吧”
太监接过奏折,递给了黄子澄。
黄子澄打开奏折,头先一句,就震的黄子澄身体一颤。
“臣朱棣叩见吾皇,”这竟然是朱棣的奏折朱棣的奏折竟然通过朝廷的消息渠道递到了朝堂之上。黄子澄咽了咽口水,难道北平已经沦陷了
“先皇逝去,臣倍感难过,奈何身体不适,难以南行,特命北平巡检齐景护送臣之子,高炽、高煦进京吊唁,望吾皇应允对了,黄大人的管家在北平遇到了敌人的袭击,身负重伤,臣已命齐景一并护送进京。”
黄子澄艰难的合上奏折,“燕王,好手段啊”
“先生是否应允”
黄子澄深吸一口气“陛下,当然要同意有了朱棣的两个儿子在手里,量他也不敢怎么样”
朱允炆闻言,点了点头。
燕王府今天格外的热闹,所有人都在忙碌,忙什么当然是为了世子和郡王南下的事情。
大半的王府护卫皆都随行,而“北平特战队”则全员随行。
这些喧闹都隔离在书房之外。
书房里,齐景和朱高炽、朱高煦站在朱棣面前,等待朱棣临行前的最后一次嘱托。
朱棣目光复杂的看着三人,脸色红润,根本不像外界传说一般病重。
“此行之危险,我就不多说了,高炽、高煦,一定要听齐景的话”
“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朱棣点了点头,“你们两个先下去,我跟齐景有话说。”
朱高炽和朱高煦很听话的离开了书房,可是朱棣却沉默了下来。
齐景疑惑的看着今天有点反常的朱棣,心下不知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