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一个人的发言给这些将军的头上泼了一盆冷水。定襄道行军副总管张公瑾出来,向李靖和徐世绩一拜,挺直了身子反对道:“总管所言是否有些冒进了。前几天我等才送唐俭尚书和安修仁将军两人作为使节前往突厥,这个时候出兵,岂不是要将他们两人置于险地。何况此刻颉利已经求和,便是我等要休战的时候,此时出战,岂非要被人诟病言而无信。”
张公瑾的话说的句句在理。就是连罗彦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情李靖做的确定有些冒进了。那安修仁也就罢了,只不过是一个将军;可是唐俭乃是当朝检校礼部尚书,多次出使突厥,对于大唐和突厥的关系缓和有巨大贡献。
这样的人要是被坑杀了,绝对要让朝中不少重臣寒心。
罗彦自己虽然此时是武将,可将来还要从政的。要是此时不站出来替唐俭说句话,往后还怎么在朝堂立足。张公瑾说完众将还在犹豫的时候,罗彦已经站了出来,向李靖和徐世绩一拱手便开口道:“大帅三思,唐尚书毕竟是朝中重臣,我等如此行事,置其生死于不顾,必然会惹得满朝文武诟病。即便到时候能够将颉利擒杀,一举覆灭突厥,非但无功,反而会招来祸患。”
只听得李靖冷哼一声:“突厥要是借此机会投向薛延陀,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来年等实力恢复,再回过头来找我们的麻烦,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祸患。”
李靖的解释并不能让罗彦信服:“即便出兵,我等也可以遣人通告唐尚书和安将军。二人身在突厥,也可以让他们顺道迷惑颉利一番,为何非要不宣而战,平白让他二人丢了性命。以突利可汗在突厥的关系网,未必不能让他二人安全返回。”
但是李靖毕竟是行军道的总管,军事行动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的。听张公瑾和罗彦这么一说,不由冷哼一声:“你等都是妇人之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今灭突厥事大,保他两个的性命事小。突厥反复无常,怎能轻信其求和。我想便是唐尚书自己,面临这样的选择也会不惜自身吧。如今我就是要趁他俩在突厥可以迷惑颉利,让他掉以轻心,才能出奇兵。”
见罗彦还要反驳,李靖斥责道:“好了,就这样将事情定下来,你等不要再多说了。此行我等要取精兵奔袭突厥牙帐,罗彦,你的兵马乃是陛下亲选的精锐,不要让我们失望。”言下之意,自然是要将罗彦拖下水,顺道堵上他的嘴。
李靖已经做了决定,这职位的差距让罗彦无法再做出任何的反驳。无可奈何地轻叹一声,罗彦也只好躬身一拜领命。
当一群人走出帐外的时候,张公瑾故意落在后头等着罗彦过来。
“进之啊,今日还要感谢你出言相助。只是,没想到大帅求胜心切,居然如此不顾同僚性命。唉,这几天你要小心了,大帅用兵如神,但是也不会喜欢不听自己号令的将领。接下来的大战,怕是没有你我什么事情了。我也就罢了,你毕竟身负陛下重托。要是有机会出兵,一定要抓住机会先赚些功劳。不然回去就很难交差了。”
张公瑾的提点让罗彦心中一惊。李靖没有这么小心眼吧。
不过转念一想,说的也对。谁都不喜欢自己手下有不听话的人存在。罗彦这样反对李靖的意见,接下来的一战,恐怕还真的不会让他这一千人当什么突袭的主力了。万一到时候罗彦妇人之仁了,那他的策略岂不是要失败。
叹口气,罗彦勉强地笑笑,朝着张公瑾一拜,说道:“多谢总管提点。要是没有你这番话,恐怕我还要乐滋滋地等着一直到战争结束呢。往后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在小战役里头争取些功劳吧。不过,今日之事,要是再来一次,我还是要这样做。”
张公瑾见罗彦接受了自己的好意,点点头,小声告诉他说:“我看你和突利可汗交情相当不错,如果有可能,你且请他帮忙,让他派人尽量保住唐尚书的性命。若是此番一战平了突厥还则罢了,要是不能尽全功,往后还不一定能找到他这样谙熟两国关系的人呢。”
唐俭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经历两朝,出使突厥十数次,参与和突厥的和谈数次,甚至有着凭借外交辞令就让颉利退兵的本事。唐俭对大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对这位老人罗彦也是敬仰的很,听张公瑾这么一说,自然是点点头,二话没说答应了。
待张公瑾离去,罗彦回到自己帐中,就唐俭的事情写了一封书信,吩咐快马交给尚远在云州的突利来投后李世民就安排他在云州做了大将军,虽然有名无实,但是待遇相当不错,如今正和薛万彻一起攻打突厥的东部地区呢。
做完这件事情,罗彦才开始思考自己的事情。
距离任务完成尚有七万人数,要是依照张公瑾说的,接下来大战自己肯定不能够作为主力,那么这个任务肯定是要失败的。
到底该怎么做呢想了整整一夜,罗彦还是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2016112718:51:4728042640
第二百七十七章自请领军去策应补偿
等罗彦想明白了对策的时候,大军已经接近阴山脚下。
李靖此次带出的队伍仅有五千人,相比和徐世绩汇合后的七万人众,这绝对是小股部队了。五千人里头,当然有罗彦的一千精锐。李靖可以不给罗彦做主力的机会,但是绝对不能不给他随军北上的机会。这里头的龌龊大家都懂,带来了不出战是一回事,压根不带又是另一回事。
突厥的部落早就随着颉利北撤而搬迁到了阴山附近,沿途压根就没有遇到抵抗的力量,甚至连突厥的斥候都没有发现一个。
这个结果让原本兴冲冲的精兵们长途奔袭失去了很多乐趣。没错,顺手收拾沿途的突厥人他们眼中就是一种乐趣。也说不上是欺软怕硬,如果非要给这样的想法做个总结,那就是想消灭突厥的有生力量。反正突厥的青壮下马是牧民,上马就是士兵。
不过这失望在眼下便一扫而空了。
无他,奔袭数天,眼前居然出现了一片密密麻麻的营帐。
这意味着什么突厥大军啊。游牧部落的营帐搭建都非常随意,样式大小和篷布颜色都是根据各家的实际需要与喜好制作的。因此遇到那种大大小小参差不一的帐房群落,必然是突厥部落。
可是眼前显然不是那样。估算一下,差不多有上千的帐篷。统一的颜色和大小,在这如同星辰一样的帐篷中间,还有一座巨大的帐篷被拱卫着。要是这样都看不出来是什么,那李靖他们这些人就白当将军了。
没错,正式突厥的军营。
估摸一下,少说也有上万人。当然了,这并不是让李靖他们开心的真正原因,一万人算个什么。就像是这营帐群拱卫着最中间那大帐一样,这里也拱卫着颉利的牙帐。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