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下载网 > 穿越 > 大汉兵王 > 第316章 封侯有望

第316章 封侯有望(1 / 2)

雨后的诸闻泽碧波荡漾,绿草如茵。

十几个白色的帐篷像蘑菇一样立在草地上,十几匹鞍荐齐全的骏马系在帐篷旁,低头啃着草。远处的山坡上,一群群的牛羊如浮动的云朵,悠闲自在。几个匈奴人拿着套马杆,偏坐在马背上,打着盹。

天地之间,一片祥和。

张骞走出帐篷,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心情莫名的舒畅。

他的匈奴妻子一边系着钮扣,一边走了出来,嘴里嘀咕道:“还是我们匈奴人的衣服方便,一扎就好了。”

张骞回头看了她一眼,笑道:“那你就留在这里吧。”

“休想。”女人瞪了他一眼,又笑了起来。“怎么,厌倦我了,想娶个汉人女子为妻?”

“怎么会?”张骞揽住女人,在她额上亲了一下。“不是每个汉人都像东方朔一样喜新厌旧。如今天子希望汉匈一家,连赵中郎都娶了单于女,赵破奴还要娶右贤王的妹妹,我又怎么会厌倦你。这次带你来,就是想让单于看看我汉家的诚意。再娶汉妇女为妻,岂不是自打耳光?”

女人白了他一眼,将他推开。“那你说将我留在这里?”

“我是想着,如果能谈成,我或许可以到这里做个太守。”张骞看看四周。“你看这儿的天地多宽阔,哪像长安,到处都是人。”

女人深有同感。“是啊,真若能汉匈一家,你到这里做太守还真是不错的选择呢。在匈奴生活了十几年,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是半个匈奴人了。”

“你到长安两年,也是半个汉人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

正说着,两匹骏马从远处奔驰而来,在他们面前停住。马背上两个小儿,一个是张骞的儿子张虎,乳名阿思,一个是伊稚邪的孙子阿依侯。两人年岁相当,一见如故,天天在一起玩耍。

“阿翁,单于请你去。”阿思勒住坐骑,大声说道。

阿依侯一手挽着缰绳,一边抚胸,向张骞施礼。

“单于说了什么事吗?”

“没有,只是请你去。”阿思想了想,又道:“他看起来不太高兴。”

张骞咂了咂嘴,暗自苦笑。这几天进展不太顺利,伊稚邪喜怒无常,时常说着说着就翻脸了。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又不高兴了。

解开系在帐篷旁的白马,张骞翻身上马,与阿思、阿依侯一起向单于大帐走去。

还没进帐篷,张骞就听到了伊稚邪的咆哮,接着一个银杯从帐篷里飞了出来。张骞眼疾手快,一把接住银杯,却没能躲过酒水,洒了一身。

“单于,又为何生气?”张骞一边抖着衣服,一边走进帐篷,含笑说道,将银杯放在案上。

伊稚邪看到张骞身上的酒水,有点尴尬,连忙起身。

“惭愧,惭愧。”

“无妨,一大早的,谁惹单于了?”

伊稚邪沉下了脸。“我刚收到消息,说我的女儿被软禁了,这是怎么回事?”

张骞吃了一惊。“这话从何说起?”

“我女儿之前常有消息来,现在已经有两个月没消息了。听说她不在长安,在南山的一个小院子里,是不是?”

“公主常有消息来?”

“她一个人去了长安,想念草原和家人,常派人来问候,不可以吗?”

张骞摆摆手,示意伊稚邪稍安勿躁。“赵中郎和亲,天子赏了他府第,知他修道,又在南山安排了一个别院,安静幽雅,正合他意。公主去别院陪赵中郎,不通消息,也是正常的。”

“修道就修道,为何不准我女儿与人往来?我女儿又不修道。”

“南山离长安好几十里,的确不如长安方便。也许是有消息,只是耽搁了。”

伊稚邪将信将疑。“当真?”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张骞拍着胸脯说道:“我这就联系李府君,请他派人去查,给单于一个答复。”

伊稚邪转怒为喜,亲自给张骞倒了一杯酒。“那就多谢大夫了。我那女儿,从小娇惯,从来没有离开我这么久。一下子嫁到长安去,着实有些不习惯。”

张骞端着酒杯,笑道:“单于这么想念公主,何不去长安做个寓公?”

伊稚邪叹了一口气。“不是我不想,实在是我这几个儿子都不成器。我去了长安,只怕草原要乱,到时候汉朝天子也不会满意。”

张骞笑而不语。

他知道伊稚邪在推托,也知道伊稚邪在等什么,但他相信伊稚邪不会如愿。

霍去病率两万汉军精骑扫荡河西,进展顺利,不仅击杀了浑邪王,还采纳了赵延年之前的建议,安抚匈奴降众,为将来设郡打下基础。

右贤王不会认输,但右贤王兵力有限,挡不住霍去病的兵锋。

等霍去病凯旋的消息传来,伊稚邪要么接受汉朝的条件,要么退守漠北。

否则,霍去病的大军将会出现在这里,就算不能越过大漠,也足以让伊稚邪不敢南下,只能困守苦寒的漠北。到了那时候,伊稚邪再想谈判,就没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了。

所以,他也不急。

天子给他的任务,就是拖住伊稚邪,同时向匈奴各部展现汉朝的诚意。

如果谈判不成,不是汉朝的责任,是伊稚邪没有把握住机会。到时候,或者让伊稚邪低头,或者扶植其他匈奴权贵叛乱,杀了伊稚邪,然后再谈。

“单于,有兴趣到塞内一游吗?”

伊稚邪看看张骞,咧嘴一笑。“我能带多少随从?”

“你想带多少,就带多少。”张骞从容说道:“李府君应该很乐意与单于共猎,一展李氏家传的射艺,以及学自赵中郎的矛法。”

伊稚邪皮笑肉不笑地看看张骞。“他还向赵中郎学过矛法?”

“不止是他,边军中有很多人都学过,多少而已。”张骞微微一笑。“赵中郎是个热心肠,但凡有肯学的,他都愿意教。远有桀龙麾下卫士,近有边军,蒙他指点武艺的人极多。我还听说,天子有意让他教导南北军,将来汉家铁骑横行天下,他就是有功之臣。”

伊稚邪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

赵延年个人的武艺再好,毕竟还是一个人。可是他如果将武艺传授给汉军,那就完全是两种情况了。

汉军本来就以敢战着称,非匈奴人能及。如果再掌握了赵延年的武艺,哪怕只是一些皮毛,战力也会大增,更非匈奴人可以抵挡。

他提议的马镫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马镫并不复杂,但汉军能迅速大批量装备,匈奴人却做不到。

就算做到了,作用也没有汉军那么明显。马镫对骑射的意义远不及对持矛突击的意义重大。

“赵中郎在哪儿?”

最新小说: 看透领导内心的龌龊,三国职场术 明中祖:朱慈烺 大汉兵王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文化穿越之旅 无敌万岁爷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饿殍遍地,你带大家顿顿有肉吃? 烽火淞沪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