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忙碌碌中过去,很快就到了初五。
这天,宋小丫起了个大早。
她今天要去镇上摆摊卖薯条。
为了能占个好位置,她得早点去王家村村口搭王大爷的牛车。
上次从镇上回来,宋小丫就搭乘王大爷的牛车,已经约好了今天还要坐他的车去镇。
宋小丫快速地梳了个高马尾,把头发扎得紧紧的,穿上那件用宋二郎的旧衣服改做的短衫,再穿上宋二娘刚给她做好的新鞋。
她把衣襟抻了抻,确定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活脱脱一个眉目俊秀的精神小伙,才背起背筐出门。
离开宋家村的时候天还没亮,外面黑漆漆的,她一路摸黑走到了王家村村口。
这时天才刚蒙蒙亮,村口的大树下有两个中年汉子正在聊天,看样子也是要搭牛车去镇上赶集。
宋小丫走近了几步,那两个汉子也看到了她。
“小哥,你也去镇上啊?”
其中一个汉子热情地和宋小丫打招呼。
宋小丫点了点头,应道:“是啊,王大爷还没来吗?”
“快了快了,我好像听到牛车的声音了。”另一个汉子说道。
话音刚落,就见一团黑影从村道上慢悠悠的过来了。
伴随着车轮碾压过地面发出的“轱辘轱辘”的声音和牛蹄踏在地面的“踢踏踢踏”的声音。
是王大爷赶着牛车过来了。
“我耳朵灵吧,走,上车。”
那个汉子自夸了一句,就挑起地上的担子,等着王大爷的牛车过来。
另一个汉子也赶紧挑起自己的担子,冲着宋小丫笑了笑,说道:“小哥,你来得倒是巧,刚到车就来了,不用等。”
“是啊,我运气好。”宋小丫毫不客气地回答。
希望摆摊的运气也能这么好。
王大爷看到他们三人,边抽着旱烟,边不紧不慢地把牛车赶了过来。
等王大爷把牛车停稳,宋小丫和那两个汉子就赶紧上了牛车。
那两个汉子住在隔壁村子,担子里装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之类的土特产,要拿到镇上去卖。
他们带的东西多,占地方,王大爷吐出一口烟,冲两人报了价:”三文一个人。“
两人像是经常坐王大爷的牛车,也没讲价,很麻利的就付了钱。
王大爷又看向宋小丫:”小哥的东西少,两文。“
宋小丫也忙给了钱。
王大爷这次没有等待,收了钱赶着牛车出发了。
牛车一路走走停停,不断有人上车,都是挑着担子,背着背篓去镇上赶集的村民。
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牛车上已经坐满了人,大家互相挤着,说着笑着,倒是热闹。
到了青河镇,宋小丫跳下牛车,就往集市跑。
青河镇的集市在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巷子里。
巷子一头是封闭的,两边都是店铺,入口处是最好的摆摊位置,人流量最大。
宋小丫去的时候,入口的几个摊位已经被人占了,她赶紧找了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把背篓放下来。
她从背篓里拿出一个折叠的竹架子。
这是她照着系统视频里的样子做的。
打开来就是一张小几,可以把东西摆在上面。
现在时间还早,集市上人还不多,宋小丫不急着把薯条摆出来。
她拿出一个小竹凳,坐在摊位后面,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赶集人群。
天色渐亮,越来越多的人涌进集市,原本冷清的街道逐渐变得喧闹起来。
有村民挑着担子,背着背篓,叫卖着自家产的货物;
有商贩推着小车,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集市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