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一(经文文本为主)
问题:根据《士师记》第九章5至6节,亚比米勒如何杀害基甸的其他儿子?幸存的兄弟是谁?
答案:当基甸离世之后,权力的真空如同一片黑暗的漩涡,迅速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激发出来。亚比米勒,这位被权力欲望彻底吞噬的人物,在那无尽的野心驱使下,其内心已然被对绝对权力的渴望填满,变得扭曲而疯狂。他将目光残忍地投向了自己的兄弟们——基甸的其他儿子们,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拉开帷幕。
《士师记》9:5以冷峻而清晰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一令人发指的暴行。亚比米勒选择在俄弗拉的一块石头上实施他的罪恶计划,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在那一刻却成为了人间炼狱的见证者。在那里,他将基甸的七十个儿子,一个又一个地残忍杀害。每一次挥下屠刀,都伴随着无辜生命的消逝,以及人性底线的不断崩塌。那石头上的斑斑血迹,仿佛是历史的泪痕,控诉着亚比米勒在权力欲望驱使下的丑恶行径,展现出人类在面对权力诱惑时,能够堕落到何等可怕的深渊。
在这场惨绝人寰、如噩梦般的灾难之中,并非所有的希望都被彻底湮灭。基甸的小儿子约坦,凭借着超出常人的机智与那微乎其微却又无比珍贵的幸运,在这场生死危机中成功躲藏逃脱。他的幸存,就像是在无边黑暗中陡然亮起的一丝微光,虽然微弱,却意义重大。这丝微光,不仅为正义的发声保留了至关重要的希望火种,让被亚比米勒暴行所压抑的正义之声有了重新响起的可能;同时,也为后续对亚比米勒暴行的深刻批判埋下了关键的伏笔。约坦此后的行动与言语,都成为了对亚比米勒罪恶统治的有力回击,提醒着人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思考题二(开放式思考为主)
问题:约坦寓言中“荆棘作王”(士9:8 - 15)如何隐喻人类对权力的虚假追求?试结合亚比米勒的结局分析其属灵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