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文文本为主的思考题
问题
约书亚记18:3记载约书亚责备七个支派“耽延不去”得地为业,这与申命记1:8、21的应许有何关联?从分地流程(18:4 - 10)和便雅悯支派的分配结果(18:11 - 28),如何理解“神的应许”与“人的行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案
申命记的应许与责任:在《申命记》的篇章中,神的话语掷地有声。1:8里,神宣告“我将这地赐给你们,你们要进去得我向你们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 ,1:21又进一步激励以色列人“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这明确无误地表明,神的应许并非是自动实现的,需要以色列人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鼓足勇气踏入那片应许之地,并通过争战去征服、占有它。
而约书亚记18:3中,约书亚责备七个支派“耽延不去”得地为业,这里的“耽延”在希伯来语中是“?????????????”,蕴含着松懈、拖沓之意。这七个支派的行为,无疑是对神在申命记中命令的公然违背。这种“耽延”背后,其实是他们内心深处信心的软弱在作祟。《希伯来书》4:6警醒我们,“那些不信从的人,不得进去”,七个支派的“耽延”正是不信从的外在表现,他们因着自身的怯懦和对神能力的怀疑,险些与神所应许的产业失之交臂,错失那丰盛的恩典。
分地流程的属灵原则
勘测与规划(18:4 - 6):约书亚要求支派“走遍那地,描述出来”,这一举措有着深刻的属灵内涵。它体现出人类对神应许的一种理性参与方式。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任何重大决策或行动之前,都需要进行周全的考虑和规划。《路加福音》14:28中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以色列支派在分地之前进行勘测与规划,是他们对神应许的尊重与负责。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深入了解那片即将属于自己的土地,包括土地的地形、资源、周边环境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片土地,为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这也告诉我们,在面对神的应许时,我们不能盲目行事,而要运用神赋予我们的智慧和理性,积极参与其中,使神的应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更好地实现。
拈阄与顺服(18:10):在分地的过程中,七次拈阄均以会幕为中心(18:1),这一细节至关重要。它有力地表明了神在整个分地事件中的绝对主权。《箴言》16:33说得好,“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拈阄这一行为看似是一种随机的选择方式,但实际上,背后是神的旨意和安排在起作用。便雅悯支派在拈阄后分得险要山地(18:16 - 20),从表面上看,这片土地地势险峻,可能不利于生活和发展,然而,这片土地却包含了未来圣殿所在的耶路撒冷(18:28)。这一奇妙的安排预表着神的智慧和奇妙作为,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不利的环境和条件下,神也隐藏着极大的祝福和计划。便雅悯支派需要做的,就是全然顺服神的安排,相信神的美意,积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和建设。
互动关系的总结:从《创世记》15:18 - 21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神的应许已然立定,“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 ,神的应许是确定无疑的,是已经赐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坐享其成,无所作为。《雅各书》2:22教导我们“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人必须以坚定的信心去领受神的应许,同时以积极的行动去开拓和实现这一应许。那七个耽延的支派,由于缺乏行动,几乎失去了神所应许的产业;而便雅悯支派顺服神的安排,积极行动,最终成为救恩历史的枢纽,例如《腓立比书》3:5中提到的保罗就属便雅悯支派,他在神的救赎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神的应许和人的行动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当我们以信心为根基,以行动为支撑,才能真正经历神应许的美好,彰显神的荣耀。
二、开放式思考题
问题
约书亚记18:1提到以色列全会众聚集在示罗设立会幕,作为分地的核心。这一举动对今日教会的群体敬拜与使命实践有何启示?结合诗篇133:1 - 3和启示录7:9 - 10,试论“以神为中心”的共同体当如何平衡“敬拜”与“行动”的关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