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听罢,忙谦逊地回应。
“别这么说,有功劳就是有功劳!”
朱政笑着摆手,“放心,这次我会好好奖励你。一同出海的锦衣卫外事侦缉司众人,包括那些不幸牺牲的,都会有所嘉奖!我对为我尽心尽力之人绝不亏待。”
“多谢主子厚赏!”
郑和连忙低头致谢。
忽然,他想起一事,赶紧再次禀报:
“对了,主子先前特意嘱咐我查探倭国银山之事。我已经查明了……”
说着,郑和从袖中取出一张地图展开,供朱政详细观看。
接着,他用手指着地图上标记清晰的一处位置,解释道:
“此次出海,我不仅规划了安全航线,还调查了地理状况。这里位于倭国岛屿西侧,应该就是王子所说的石见银山。
我贿赂相关人员亲临查看,果真如您所言,矿藏极为丰饶。
倭国每年从这里开采出成千上万吨白银!
这矿山已经开采多年,但矿藏丝毫不见减少,储量令人咋舌!”
郑和语带惊讶,回忆起自己亲眼见到漫山遍野皆是白银的情景,仍觉得难以置信。
此前,他对倭国的印象与众人无异,视为蛮荒之地,贫穷落后。
不然,怎会频繁侵扰大明,劫掠边疆?
不就是穷到活不下去了吗?
然而,对于朱政提及倭国有可能蕴藏海量金银矿产的说法,他还曾抱有疑虑。
如今看来,结果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此刻,朱政脸上不见半分异样,只是一副淡然的模样,微微一笑说道:
“看来,那位海外番人并未欺骗于我,倭国果真藏富如山啊!
却还偏要前来侵扰我大明,实在令人愤恨!”
话音未落,朱政目光微动。
随即从袖中取出一枚黄澄澄、椭圆状的东西,递与郑和,笑着询问:
“你瞧瞧,这是何物?你在倭国可曾见过?”
郑和将地图收入怀中,略显疑惑地接过那椭圆形之物,端详。
一番查看后,又带着不解摇了摇头。
“回禀主子,未曾见过,这是何等物件?”
朱政笑意盈盈地解释起来:
“此物名为土豆,乃是从海外番人处所得。
听闻,它源于倭国,是一种产量极高的作物!”
“土豆?源自倭国的作物?”
郑和一怔,随即好奇地追问:
“敢问主子,这东西的产量究竟如何?”
“三十石!甚至可能更多!”
朱政言辞震撼地答道,“而且一年可以种植两次呢!”
“三十石?甚至更多?”
郑和双目圆睁,满面难以置信的表情。
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耳朵。
他并非出身于锦衣玉食之家,对农事甚是熟悉。
更因这份熟悉,更加难以置信。
要知道,如今大明各处的粮田收成,
大多不过一石或两石,能达两石已算丰年。
即便是在上好的良田中,还需天时地利、悉心照料,
才能勉强达到三石。
然而此刻,这位小主子却称这土豆,
竟能亩产三十石,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