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老狐狸(1 / 2)

老朱欣慰地拍着朱政的肩,笑着夸赞道:“好极了!你的用兵之道真是炉火纯青,深谙兵不厌诈的道理,就连我也被瞒住了,更别提蓝玉了。他败得不冤,哈哈!”说着,他兴致勃勃地想向蓝玉炫耀一番,却不见其踪影,疑惑地问:“蓝玉呢?人呢?”曹震闻言脸色微变,战战兢兢地回答说蓝玉已经先行离去了。朱元璋听后冷哼一声,明白了蓝玉是羞于面对众人,竟未打招呼便匆匆离去,显然是对皇帝不敬。想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在场众人得知蓝玉不辞而别,顿时议论纷纷,他们知道蓝玉这是自乱阵脚。但这也让他们对蓝玉更加不屑,特别是文官们,本来就看不起武将,而蓝玉向来傲慢无礼,常常与文官起冲突,今日这般狼狈,无疑是自食其果。尤其是这次败给朱政,对蓝玉的声誉打击极大,文官们自然幸灾乐祸。

战败的蓝玉遭人弹劾,文官们群起攻之,武将们则激烈反击,场面一片混乱。李善长对此摇头叹息,想到蓝玉的失败会对淮西派系造成冲击,果不其然,有人开始借机挑衅。

虽然淮西派系不仅有武将还有文官,但经历多次大案之后,文官几乎被清空,仅存寥寥几人。此时几位文官出面反驳攻击蓝玉的人,局势更加混乱。朱元璋听到喧哗,勃然大怒,喝令所有人噤声。

随后,朱元璋并未深究蓝玉之事,而是宣布提拔朱政为骠骑大将军,并授予其统领京营诸营的权力,同时负责退役军人安置与新机构的人才选拔。此决定让在场众人震惊不已,骠骑大将军的地位极为显赫,而朱政年纪轻轻便获此重任,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在某种意义上,掌控京营这支数万精锐的力量,便意味着能在京城里掀起风浪。这是属于帝王独有的军事权威,连太子朱标都没有这样的权力。即便他有所渴望,朱元璋也不会拒绝,但在表面上,这种特权并不存在,朱标也明白不该逾越规矩。

然而,像冯胜、蓝玉这样威名赫赫的大将,也只有在外领兵征战时才拥有暂时的指挥权。如今,这份权力竟然被授予了朱政!尽管皇帝话中之意不过是临时安排,但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令人难以置信。朱政不仅得到了这样的重权,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这一职位源自西汉,是当年汉武帝为冠军侯霍去病特别设立的。这种历史上的类比,让满朝文武及宗室勋贵无不震惊,纷纷揣测其中的深意。

尽管如此,无人敢贸然反对。文官们深知触及军权的危险性,而那些手握实权的武将们,如耿炳文等人,选择了沉默以自保。冯胜虽想有所表示,但见太子无动于衷,也就作罢。淮西系将领傅友德、王弼等人虽有疑虑,却还未开口,就被一直保持低调的李善长抢先发言。

李善长提醒道:“陛下,朱政指挥使的确才华横溢,但在武略方面尤为突出。只是他年纪尚轻,缺乏资历与经验,且无战功可证,此举是否稍显仓促?”朱元璋听后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地注视着李善长。他知道,这位已退居二线的老臣为何突然出面干预——这是对他的试探。然而,朱元璋的心思岂是轻易能揣摩的?他冷笑着回应道:“年少有何妨?正是需要历练之时。至于战功,何愁不成?”

待日后若有战事,就让那小子披甲上阵。

若他力不能胜,届时撤职亦无妨!

况且,这统领各营兵马的大权,也只是暂且授予罢了。

不过是为了更方便处理退伍军人安置问题,韩公实在多虑了!”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李善长听罢,心中陡生沉重。

抬眼看向朱元璋,眸光微闪。

片刻后,终究低头沉默,再不敢多言。

而见李善长发话,傅友德、王弼等淮西将领也鼓起勇气,想替他说几句好话。

可还未开口。

便察觉到朱元璋投来的凌厉目光,那气势宛如决堤洪流,冷冽道:

“有何话说?嗯?”

音如龙啸,威严迫人!

刹那间,

一股唯我独尊、威震四海的凛然之势,似泰山压顶般笼罩在淮西诸将身上。

他们被吓得一愣,对上朱元璋那冰冷的眼神,不禁心头发颤,面色惨白。

若换作蓝玉在此,今日又未败于朱政手中,以他平日的地位与性格,或许还敢出言反驳。

但他们远远不及,怎敢违逆?

唯有诺诺应是,缩颈哆嗦。

“圣上英明,臣等遵旨!”

“圣上英明,臣等遵旨!”

见此情形,

朱元璋这才缓和脸色,不再追究。

若非时机未到,他真想当场册封朱政为储君。

最新小说: 看透领导内心的龌龊,三国职场术 明中祖:朱慈烺 大汉兵王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文化穿越之旅 无敌万岁爷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饿殍遍地,你带大家顿顿有肉吃? 烽火淞沪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