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皇宫。
林荫小道上,阳光像个调皮的孩子。它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这光点,仿佛给这条小路铺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地毯。
朱允熥和朱元璋爷俩慢悠悠地踱着步子,步伐不紧不慢。他们像是在散步,更像是在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时光。朱元璋一边走,一边用眼角偷偷打量着身边的孙子。
那眼神,活脱脱像个老农在田间审视一棵长势喜人的大白菜。时不时,他还“啧啧”两声。就好像发现了什么稀奇宝贝,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皇爷爷,您这是咋了?老盯着我看啥呢?”朱允熥被盯得心里有点发毛,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他的语气里,带着点好奇,还有点小小的紧张。
“没事!”朱元璋摆摆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被岁月打磨得不太齐整的牙,笑得像个得了糖的老小孩。“咱就是好奇,你这小脑袋瓜子里到底装的啥玩意儿,咋就跟别人那么不一样呢?别人脑子里装的都是稀泥,你这怕不是塞了个金库吧!咱瞅着你,咋看咋觉得稀罕。”
“嘿,就算再不一样,根儿还不是在皇爷爷您这儿吗?”朱允熥笑嘻嘻地回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讨巧的俏皮,像是在哄着这位老爷子开心。
“哈哈哈!”朱元璋一听这话,乐得嘴都合不拢。笑声在林间回荡,震得树上的鸟儿都扑棱棱飞了起来。“这话说得好,咱爱听!不愧是咱老朱家的种,拍马屁都拍得这么有水平,圆润得跟个汤圆似的,甜到咱心坎儿里去了。”
“我做了这么多,不还是在皇爷爷您画的圈圈里蹦跶吗?”朱允熥眨了眨眼。语气里带着点小得意,像是个得了满分的小学生在跟老师邀功。
朱元璋闻言更是眉开眼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力道不轻不重,像是在拍一块上好的和田玉,生怕拍坏了。“咱就知道你这小子聪明,心眼儿比筛子还多,能猜出咱的心思。那天上朝,那么严肃隆重的场合,满朝文武都盯着,咱故意当着他们的面说,皇宫里的面跟民间的面不一样。你小子猜猜,咱啥意思?”
朱允熥微微一笑,像是早就胸有成竹。他慢条斯理地说:“那天皇爷爷您这话,表面上是在说面,实际上是指文官和百姓吧。您说喜欢民间的面,就是给我定了调子——这封圣旨只能用来造福老百姓,不能偏了方向,跑去给那些文官当升官发财的梯子。”
“对!”朱元璋一拍大腿,声音铿锵有力,像敲了块生铁。震得凉亭的柱子都微微颤了颤。“咱就是这个意思!你小子真不愧是咱的孙子,脑子转得比车轮还快。咱给你这圣旨,可不是让你拿去赏人情、拉关系的。如果真那么干,咱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得咯噔一下,像吃了颗酸葡萄似的不得劲。那些小恩小惠,咱随手就能给你,用不着动奉天之宝这么大的阵仗。”